“鸡娃”“教育内卷”这样的词汇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随着教育的“剧场效应”加剧,中国家长的焦虑心也与日俱增。据统计,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十分庞大。数量庞大的校外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果任由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极有可能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新体系,对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极大影响,同时增加了孩子和家长的负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这样的情况或将有明显的改变。
“双减”政策预计8月底落地 培训机构可能开始转型
“现在报名暑假班已经太晚了。”沂蒙百货大楼附近的乐知教育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从“双减”政策发布到现在已有一周的时间,记者以家长的名义咨询了市内几家校外培训机构,发现各培训班的暑假班均还在正常授课,绝大部分仅剩下最后一周多的时间,总课时为5周左右。
对于未来周末班的报名,绝大部分培训班表示因为国家政策的原因,现在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 “从我们从业者的角度来说,这个暑假可能是地方教育部门给我们留出来的过渡和缓冲时间。”该培训机构的一名老师说,他们预计,政策落地措施大概会在 8月末公布,待政策落地,以后面向小学初中阶段的培训课程就不会再有了,培训机构很可能开始转型。
“周末、节假日大概率不会再有补课了,政策落地后,或许还可以在平时放学后开设一些辅导作业的辅导班。”对于未来还想补课该怎么办的问题,临沂六中附近的一家名叫新方舟的培训机构的老师这样回答,同时,记者也在附近其他培训机构得到了相同的答复。“对于目前这种情况,我们的压力是有的,现在很多大城市已经开始实行这个政策了,咱临沂具体实行也是早晚的事。”
而对于一些规模小的培训机构来说,这个政策反而更好接受一些。“我这边学生不多,一年房租相比规模大的培训班来说也便宜很多,真要是政策落地了,那就停业不干了。”罗庄一名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徐老师说。
补课需求仍然很大 政策落地后如何监管是难题
“‘双减’政策实施了之后,想给孩子补课该去哪呢?”正在临沂六中门口等待孩子放学的殷女士表示,补课,无非就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没有学好,或者想让自己的孩子成绩再拔高一些。这些辅导班不让开了,是否会有相应的补课政策是她最关心的问题。“要是公办学校能开设这样的补课班,我们也不想来外边补。”
在沂蒙路和涑河北街交会处附近的新概念英语门口,一位妈妈表示:“补课还是有必要的。辅导机构是一对一辅导,我觉得会比在学校大班制授课的效果好很多。”她说,大班制的教学让老师没办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一对一的情况下反而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和消化知识。不过,暑假班每天要上4个小时的课程,她也担心孩子会觉得累。“要是一天上一两个小时就好了。”“双减”政策实施后,一对一的家教可能会是更多家长的选择。
“停不了课,我那个辅导班有一个‘隐藏校区’,平常不让上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那儿上。”对于以后培训机构可能无法补课的情况,今年上初三的小李同学语出惊人。这个暑假他报了全科辅导,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在辅导班中度过。
在采访中,一些校外辅导机构也隐晦地表示,怎样补课可以等到政策落地后再说。政策落地后,培训机构会不会转到“地下”授课也将成为监管的一大难题,毕竟,补课的需求暂时还是广泛存在的。
新闻背景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明确表示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仅此,就已经让校外培训机构从业者一夜无眠。29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将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同时,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此外,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7月28日,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育部决定自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着重解决“课上不讲课下讲”“组织开办校外培训班”“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同家长搞利益交换”等突出问题,治理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临报融媒记者 宋天健 李尚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