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墙青瓦、花香满径的村景,到温室大棚郁郁葱葱的蔬菜,从正在自家院里直播出售土特产的农村电商,到在村里广场上休闲玩乐的乡亲……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在八百里沂蒙的乡野田间徐徐铺开。
加快临沂现代化进程,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市委、市政府心怀“国之大者”,加强“三农”工作,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先行战略,用5年时间建设实力的、农民的、活力的、宜居的、奋进的沂蒙乡村,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为实现“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的奋斗目标提供“三农”基础。
实力乡村
守牢安全底线 发展特色产业
仓廪实,天下安。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市党代会报告要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83亿斤以上。
千里沃野,人勤苗壮——郯城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务求“粮田是良田,良田种良种”;沂水县优化种植结构,推广轮作种植模式;临沭县、费县建立帮包联系机制,引导金丰公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服务……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产业兴,乡村兴。
上海市场每3个蜜桃就有2个出自蒙阴,长三角城市每卖出3只咸水鸭就有1只来自沂南,全国交易的金银花有6成以上来自平邑……我市资源丰富,产业发达,年产值过20亿元的农业产业集群有10个,上榜首批“好品山东”的涉农品牌有8个。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我市将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集群化发展,打造提升畜牧屠宰加工、粮油加工、蔬菜、蜜桃、食品、饲料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坚定践行“三步走”融入长三角、京津冀,用好市财政1亿元奖补资金和农产品品牌提升专项资金,撬动更多资金参与,新规范提升120家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持续扩大“生态沂蒙山 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力争我市在长三角地区农产品销售额增长12个百分点以上。
围绕振兴沂蒙乡村、抓产业促增收,我市以“五个优化”推动工作落深落细:优化生产力,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优化生产关系,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优化生产业态,推动农民就近就业;优化生产布局,实现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
农民乡村
发挥主体作用 激发内生动力
党代会报告提出,乡村振兴一定是以农民为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的深刻社会变革。建设农民的乡村,根本目的是让农民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提升农民素质,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挑大梁”。
郯城县归昌乡的陈龙经过7年农校培训,成长为高级农艺师、全国农民培训共享培育师,并带动妻儿也成为了新型职业农民,其家庭农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首届典型示范家庭农场。据悉,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研院,组建高层次专家团,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次,为沂蒙乡村振兴提供不竭新动能。
支持农民创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
打开淘宝,输入“临沂”二字,定位为临沂的店铺有897家。打造农村电商发展软环境,实现政府、平台、基地、主播有效联动,我市走在全国前列。蒙阴县成功跻身“中国电子商务示范县”行列;平邑县电子商务创业园成立了山东首家、全国第二家淘宝特色中国“县级馆”——平邑馆;临沭县青云柳编小镇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发展电商400多家,年销售柳编等农副产品3000万件……这让很多农民在田间卖产品,在家门口赚大钱。
促进农民共富,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2021年,绝对贫困在沂蒙大地彻底成为历史,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三农”工作首要任务,着力构建防止返贫长效机制,以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为载体,继续保持帮扶政策稳定,不断完善监测帮扶机制,持续补齐短板弱项,巩固住、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
活力乡村
推进制度改革 聚力城乡融合
农村“三变”改革、普惠金融进村、城乡融合发展……我市在多个维度发力,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春节前夕,郯城县郯城街道龙泉社区城里三街1700余名村民凭借股权证领取了200余万元分红,这已经是村里连续第5年分红了。全市农村“三变”改革的红利加快释放,更深层次的改革乘势而上: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化兰陵县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动费县、河东区、沂水县省级以上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以及平邑县省级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等。
源头活水足,乡村巨变起。设立15亿元市级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1619个行政村村民享受到无感授信服务,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渐入佳境,“流苏贷”“奶牛贷”“花生险”的探索应用使得“乡村万物可贷,资金充分涌流”……我市以破解乡村产业融资难题为核心,健全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用活水引发活力,用活力带动振兴。
写好融合诀,乡村振兴稳。我市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实现乡村振兴更好的办法是与周边城镇打通,让各种生产要素回流注入到农村,通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让乡村真正充满活力。今后,我市将培育电商品牌,推动郯城县、兰陵县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农特产品“进城”;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创建一批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民宿集聚区、休闲旅游名镇,吸引城市消费“下乡”。
临沂大学教授朱建成认为,农村和城镇是一体两面的存在。临沂实施乡村振兴先行战略,协同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强市建设,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推动户籍、土地、财政金融、基本公共服务等制度联动改革,推动公共资源在城乡间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建共富共享的战略目标。
宜居乡村
改善人居环境 催生美丽蝶变
在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中,沂水县黄山铺镇大匡庄村挖掘“古郠邑”文化资源,吸引了游客领略千年文化、感受沂蒙民俗。
乡村振兴是鸿篇巨制,经不起反复修改,需要接地气、实用性的乡村规划引领。我市正在加快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深化“乡村规划师”试点,推动各类规划在村域层面实现“多规合一”。同时,组织开展百村示范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到2026年建设市级以上美丽乡村1000个。
在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副科长马文娟看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坚持群众视角,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参与。下一步,我市将以《临沂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为抓手,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深化农村“厕所革命”问题整改,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试点,推动乡村环境干净、整洁。
奋进乡村
“头雁”展翅领飞 劲吹文明新风
村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最直接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市委组织部按下“头雁领航”工程“实施”键,落实农村干部全周期专业化管理机制,构建“精选、优育、严管、活用”系统完备的制度机制,不断增强“三农”工作的后劲和潜力。
兰陵县在实施乡村振兴“四雁”工程中,将“头雁”工程排在首位:选拔有能力有担当村党支部书记320名;每年拿出1.5亿元补贴村干部;“时代楷模”王传喜被破格提拔为县委挂职常委,考选20名村党组织书记挂职、任职乡镇党政副职。相邻的郯城县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激活了乡村振兴“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该县在省群众满意度调查中位居全市第1名。
乡村奋进,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
77年前的除夕,为解救日伪军屠刀下的临沭县朱村村民,24名八路军“钢八连”战士长眠于此。77年后,朱村村民自编自导情景剧《第一碗饺子祭英烈》,将延续下来的“过年头碗饺子祭英烈”特殊年俗搬上舞台,激发全社会奋进精神。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我市以文明评比、乡村文化墙、善行义举四德榜、农村文化大院、群众艺术馆等为载体,广泛开展好婆媳、五好文明家庭、美在农家示范户等深受群众喜爱的评选活动,以及下乡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广场舞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引导群众支持参与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市建立红白理事会6860个,实现村居全覆盖,丧事简办率达到90%以上,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测评长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人勤春早、向上向善、崇尚科技、文明有礼正成为新的时代风尚,更多的乡村将成为城里人向往的美丽田园,全市农民群众的日子定将更有奔头、有干头、有甜头。
来源: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