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新闻网讯 8月23日上午11时,在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街道红旗路的“沂蒙小蜜蜂驿站”,外卖小哥刘响在用自己参加“随手拍”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获得的积分兑换奖品。“送外卖时候顺手拍下文明城市‘漏洞’,反馈给工作组,让城市更美丽,没想到还能获得奖品。”刘响兴奋地说。
今年以来,兰山区按照“五有”“五为”“五聚”要求,通过丰富活动载体,突出工作重点,吸引群众参与,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为提升居民文明素养的“加油站”“助推器”、激活文明实践的“发展密码”。
丰富载体,“五有”标准全覆盖。8月19日上午,在金雀山街道金智社区的图书阅览室里,社区的孩子们正在老师的陪伴下阅读绘本。这是兰山区开展“童在兰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的一个缩影,解决了暑假里孩子看管难的问题。
建设“五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是指建设过程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兰山区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推动文明实践基地进市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建立区镇村三级工作台账,销号式推进全年重点工作项目。以“五有”为基础,促进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突出重点,“五为”品牌显服务。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今年上半年,核酸检测成为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在这场全员参与的防疫战中,兰山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疫情防控堡垒作用,动员志愿服务力量,开展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的“五为”志愿服务活动。
8月17日,兰山街道后钦宿村志愿者邵海雷像往常一样引导居民参加核酸检测。“在上个月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其他志愿者和我一样,上楼入户,走街串巷,争分夺秒做好信息排查。”无论是摸排外来人员信息、协助核酸检测、清理乱堆放杂物,还是排查安全隐患、夜间治安巡逻,都能看到社区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群众参与,“五聚”效应树新风。黄彩是金雀山街道小埠东社区的一位居民,她闲暇时间都会和邻居一起到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里休闲娱乐。提起文化中心,黄彩的脸上乐开了花:“茶余饭后,我都和老邻居们约着过来看看书,扭扭秧歌跳跳舞,拉近了周边居民的邻里关系,大家相处得都很好。”
兰山区积极探索打造新路径,整合多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便民利民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真正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成为集电影、图书、表演、宣讲、人气于一体的“五聚”之地,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在传播党的声音、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移风易俗、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成为群众最爱去的文化服务综合体。
为了解决文明实践和融媒体结合不充分的问题,兰山区建立双线联动机制。“兰山首发”App通过线下项目线上点、线下活动线上展和线下服务线上评的方式,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构筑“线上点单——政府买单——群众评单”的闭环体系,创新打造兰山党群线上“连心桥”,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临报融媒记者 朱剑锋 杨帆 通讯员 李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