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新闻网讯 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7家部门联合组织的“临沂好人”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揭晓,田井坤、王福德、高东会、张丰收、张广利、房德华、杨久迎、赵梦8人获评2022年12月份“临沂好人”。
助人为乐田井坤:7年义务放电影2000场
1998年,33岁的田井坤从老家兰陵县只身来到江苏省太仓市,凭着自身的技术,他在太仓西郊租了一间门店,开始从事摩托车、自行车和电动车的维修工作,这一做就是24年。因为手艺精湛、价格公道、待人热情,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修车哥”。
田井坤性格开朗,待人热情,不足10平方米的维修铺很快就成了不少老乡唠嗑、拉家常的“知音屋”。“知音屋”越来越有人气,为了方便老乡聚会,也为了丰富附近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田井坤于2015年自掏腰包,花1.3万余元购置了一套数字电影放映机,开始在自己的维修铺前义务放电影。7年来,田井坤免费义务播放电影2000余场,观影人次超过20万人。
助人为乐王福德:点亮盲残群体前行道路
多年来,沂水县检验检测中心职工,沂水县盲人协会负责人王福德克服视网膜脱落导致视力残疾带来的各种困扰,自学盲用计算机,在逆境中做出了骄人的业绩。他创办临沂市首家以盲教助残为主题的公益网站——沂蒙爱心家园,为全国盲残用户提供无障碍软件、有声电影以及娱乐文化等实用信息,搭建起网络公益平台;投身志愿服务,设立全国首个县级盲协400服务专线电话,积极倾听盲残群体困难诉求,通过对接地方政府,帮助盲残群体解决低保、办证、维权等问题……多年来,他先后荣获全国五星级志愿者、山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个人、山东省“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先进个人、山东省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
见义勇为高东会、张丰收:激流中接力救助落水青年
6月28日,蒙阴县汶河青山埠拦河闸开闸放水。一位正在垂钓的青年脚底一滑,头撞在坚硬的石头上,瞬间失去了知觉,随后坠入了2米多深的激流中,顺着河水向下游漂去。
万分危急时刻,正在河边的蒙阴街道太保庄村村民高东会当机立断,迅速下水施救。紧跟其后的蒙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高都所所长张丰收急中生智,猛地将渔网一头甩给高东会,用尽全身力气将他们拖拽上岸。上岸后,落水青年意识全无,呼吸微弱,嘴唇发紫,情况很危急。见状,张丰收立即利用平时积累的医学常识,与落水青年的朋友一起,对落水青年进行胸外按压。在张丰收的帮助下,十几分钟后,落水青年恢复意识。
诚实守信张广利:用诚信锻造企业品牌
多年来,山东三兴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广利以身作则,把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带领企业在竞争中逆势发展,为诚实守信写下了生动注脚。“年度订单占公司销售额的70%,而年度订单签订后,市场上的价格难免会涨涨跌跌,面对价格上的变动,我们一直恪守承诺,从未出现过毁约。”张广利说。
在张广利的带领下,山东三兴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山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拥有临沂市脱水菜研究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临沂市生物活性脱水蔬菜工程实验室等市级研发平台5个。
敬业奉献房德华:用图片讲好时代发展故事
30多年来,郯城县马头镇党委新闻报道员,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签约摄影师房德华一直奋战在新闻采访第一线,参与报道了大量反映“三农”发展变化的新闻稿件。
房德华说,他是农民的儿子,离不开家乡的山山水水,他要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讴歌党的富民政策、关注、记录农村发生的喜人变化,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截至目前,房德华共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中外媒体发表新闻稿件9000余篇(组)。其中,20余篇(组)荣获国家、省市新闻奖。
敬业奉献杨久迎:靠放大镜改作业的乡村教师
山村教师清贫又寂寞,但莒南县坊前镇岳河联办小学教师杨久迎当上了便再也放不下。36年来,杨久迎坚守农村讲台,即使视力不佳、靠放大镜改作业,也不愿离开讲台。他用青春和汗水哺育了一茬又一茬花朵,践行着自己当年立下的做“育花人”的誓言。
孝老爱亲赵梦:7年坚守撑起一个家
2015年,对沂水县许家湖镇西赵家楼村17岁的女孩赵梦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那年,她的母亲患癌离世,撇下她和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再加上一些特殊原因,自此她便和弟弟妹妹天各一方。面对家庭变故,赵梦坚持努力工作,找回弟弟妹妹,并以母亲般的爱,独自抚养他们至今。
走过人生最灰暗的日子后,热心公益的她便开始帮助他人。与爷爷相依为命的15岁女孩燕子就是她帮助的对象之一。多年来,赵梦经常去看望燕子,为她带去生活物资的同时,也给她的生活带去新的希望。
7年如一日,赵梦以不变的坚守支撑起一个家,也以无悔的担当,树立了孝悌榜样。
临报融媒记者 褚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