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资讯网 > 关注 > 正文

中国文化报|山东临沂:红色非遗提升革命线路“旅行热度”

2023-06-13 08:37
已有 0 人浏览
来源:中国文化报


6月10日,《中国文化报》刊发《山东临沂:红色非遗提升革命线路“旅行热度”》文章,以下为报道全文:


临沂市选拔《沂蒙山小调》传唱人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沂蒙山小调》,是山东省临沂市的代表性歌曲,也是沂蒙红色老区的特有符号。

1940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组织团员李林、阮若珊,在临沂市费县白石屋村创作了享誉国内外的《沂蒙山小调》。2006年,《沂蒙山小调》作为传统音乐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为更好地保护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自2011年起,费县依托《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以恢复1940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在此生活时期的村落场景为核心,将白石屋村建成一个活态博物馆。目前,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沂蒙人家”“沂蒙历史”“沂蒙风俗”“沂蒙物产”“沂蒙声音”“沂蒙味道”“大众日报社印刷所旧址”“沂蒙山小调纪念馆”等为主题的多个院落群。


《沂蒙山小调》唱出了沂蒙山的好风光,也唱红了它的诞生地——白石屋村。沿着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的内部道路,步行约一公里, 三面环山、风光优美的白石屋村便映入眼帘。村庄犹如其名,宅舍全部用白色的石头和稻草依山垒砌而成。白石屋村分上白石屋、下白石屋两个自然村。由于附近的山石都是白色的,石头摞石头,石头下面有悬空,类似小屋,白石屋村由此而得名。

白石屋村风光独特,但在旅游区开发以前,这里交通闭塞,游客稀少,村民只能靠山吃山。2011年,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开发建设,它是集山地观光、运动休闲、民俗体验、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区。近年来,景区通过民宿、商业街、餐饮等带动了居民就业,推动了白石屋村的经济发展。

如今,为保护和弘扬沂蒙精神,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将红色文化和研学旅游深度结合,精心打造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研学基地。走进掩映在山水间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为沂蒙山区带来的由“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巨变,见证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感受红色沂蒙精神脊梁崛起的磅礴力量。


临沂市是全国知名的革命老区,不仅拥有数不尽的红色故事,还有传承千百年的非遗民俗。革命战争年代,极具沂蒙山区特色的民俗文化,融入党和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深深刻上了红色烙印。

“闯东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编花篮。”这句俗语曾经在临沂市临沭县大街小巷流传。临沭县的柳编技艺有近1400年历史,2021年临沭柳编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临沭县大力发展柳编产业,目前有近10万人参与柳编产业,2022年实现产值40亿元,柳编成为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


1939年朱村就成立了党支部,是临沭县最早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村庄之一。1944年1月24日(农历除夕),500多名日伪军向朱村发动了突然袭击。“枪声就是命令。”驻扎附近的八路军一一五师老四团八连听到枪声后,立即赶来营救朱村百姓,有24位八路军战士牺牲在这里。朱村负责人介绍,革命战争时期,朱村先后有近百人参军,共有8名村民牺牲。村民还踊跃腾房子、筹军粮、抬担架、救伤员,怀着对党的深情,倾其所有支援前线,是典型的“支前模范村”。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无数临沭儿女背着柳编筐,走上前线,或者为前线的战士送去军粮。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的柳编技艺,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朱村以红色文化为主、历史文化和水乡文化为辅,完善了朱村游客中心、特色民宿等旅游配套设施,成功创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目前,朱村正在启动建设“一心五馆四街五巷三基地”。一心就是旅游接待中心;五馆即支前馆、民俗馆、村史馆、治淮馆、进士府;四街为朱雀大道步行街区、滨水休闲街区、主题购物街区、柳编活态商贸街区;五巷是拥军巷、支前巷、进士及第巷、民谣青石巷、农耕拾遗巷;三基地即乡村客栈、康养中心、三同教育基地。初夏时节,临沭县朱村迎来一批又一批红色研学的游客。

过去几年,临沂市开展全市非遗资源调查,深入挖掘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传统村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的红色非遗资源,全面摸清分布状况与保护现状,分级、分类建立非遗档案,妥善保存相关实物、资料。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发挥全市红色非遗资源富集优势,挖掘阐释其时代价值、社会功用,创新表现方式。临沂将提高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的实践频次和展演水平,支持传承人积极参加各类展演交流活动;加强红色非遗活化利用,推动红色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发展乡村旅游、研学旅游;推出一批红色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打造一批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建设一批红色非遗特色景区;鼓励合理利用红色非遗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提高非遗品质和文化内涵,打造一批非遗文创精品。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者:苏锐


临沂资讯网可为客户提供软文发稿服务、自媒体推广。 QQ:251941806
临沂资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临沂资讯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临沂资讯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临沂资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临沂资讯网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临沂资讯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本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临沂资讯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业务联系:临沂市悦然广告有限公司
邮箱:lyxinwenzx@126.com 内容QQ:251941806 广告QQ:107770420
鲁ICP备17033267号-3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2422号


企业软文发布 网上舆情维护 形象新闻策划 活动热点营销
临沂资讯网法律顾问:朱正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