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档案:迎仙桥,位于临沂市蒙阴县旧寨乡北楼村西南,始建于明末,清同治年间损坏,清光绪三十三年修复。该桥为三孔石拱桥,长30米、宽5.27米、高4米,桥面用青石板及条石铺成,桥面两侧各立栏柱5根,间隔栏板4块,栏板及栏柱采用浮雕形式,雕有八仙、莲花、祥鸟、瑞兽及树木图案,栏柱上方左右对称雕石猴、石狮。石桥上下游各设一对石牛、石狮。因桥体雕刻民间传说中八仙手中的法宝,寓意吉祥,故名“迎仙桥”。
八仙传说意境
雕工精美形象生动
初冬时节,落叶飘零,位于蒙阴县旧寨乡北楼村西南的迎仙桥,在碧蓝天空映衬下、老树枯枝掩映中,更添历史沧桑感,别具韵味。
迎仙桥又名“八仙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横跨在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滩上。漫步在青石板和条石铺成的桥面上,轻轻拂过桥栏柱上的雕刻,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百余年前先人们发挥劳动智慧捐资修桥的场面。
据史料记载,迎仙桥始建于明朝,清同治年间损坏,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捐资重修。整座桥为全石结构。桥面用青石板及条石铺成。桥面两边各立栏柱5根,间隔栏板4块。桥面栏板上及栏柱上均饰有画像,采用浮雕的形式,为八仙传说意境。
桥南侧由东向西栏块画面依次为花篮、荷花(寓意为蓝采和与何仙姑)和菊花、牡丹、长尾鸟、古松、仙鹤、竹子以及宝葫芦、芭蕉宝扇(寓意为铁拐李和汉钟离)。桥北侧由东向西栏板画面依次为玉板、宝剑(寓意为曹国舅和吕洞宾)和绣球、狮子、梅树、梅花鹿、喜鹊、麒麟、渔鼓以及毛驴、紫箫(寓意为张果老和韩湘子)。两侧栏柱上方有石雕像,左右对称,为猴(毁坏后重修)、狮、莲蓬,妙趣横生、形神俱备。
桥北,在河两岸各有一石牛,东雄西雌,石牛身长1.72米、通高0.60米,头部略残,盘卧,身躯肥壮,颈部粗短,眼外鼓;桥南,河两岸各有一石狮,整体高0.83米、底宽0.45米,蹲坐在石座之上,头略侧歪,胸前佩戴铃铛。石牛、石狮雕工精美,形象生动。
在桥西的最西侧,有碑刻三通,经风雨洗礼,碑刻文字需要仔细辨认。中间一通上为《光绪三十三年重修迎仙桥碑记》,左右两通为捐资碑(分别为“流芳百世碑”和“永垂不朽碑”)。
此外,桥西,还有迎仙桥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纪念石碑。
传说广为传颂
寄托先人美好愿望
迎仙桥的传说是北楼村广为传颂的故事,无论大人小孩都能与你说上一番,言语间满是骄傲与自豪。对于口口相传的故事,三通碑刻是最好的佐证,“流芳百世碑”和“永垂不朽碑”上的每一个名字都值得后人歌颂。
今年81岁的北楼村村民赵传林是一位有心人,他曾将这段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记录了下来,写成文字,以供后人了解这段佳话。赵传林描述说,在明代的时候,这里就有一座桥,桥连接的道路在当时叫“官道”,南来北往的客人川流不息,小桥非常简陋,年年雨季都被冲垮,过往的行人被堵在河两岸,或绕道远行、或驻店等候。
光绪三十三年,当地赫赫有名的大地主赵久池富甲一方,他积德行善,深受百姓敬重。有天晚上,赵久池梦到八仙,八仙在梦中告诉他为百姓造福,可为家族子孙积福报。经过考虑,赵久池决定拿出银两,重新修建一座牢固的桥,方便当地及过路的百姓客商。乡亲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路过的客人也慷慨解囊。赵久池雇用了很多当地出名的石匠,亲自监工把关,一点瑕疵都不放过,历经3年,一座美观、稳固的大桥建成了,赵久池把它命名为“迎仙桥”。
“桥头两侧共雕刻有8面鼓,寓意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八仙常来北楼村做客,保佑北楼村越来越好,百姓过上好日子。”通过赵传林的描述,百年后,我们仍能深刻感受到北楼村村民的善良、淳朴,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历经风雨沧桑
北楼村全力保护精神财富
作为全省仅存的4处古代桥梁建筑之一的迎仙桥,历经600余年风雨沧桑,人文价值历久弥新。
每一个北楼村村民都将其视若珍宝,谁家有喜事,都要来迎仙桥祭拜一下,成了本村及周边村民的精神寄托。“记得小时候,酷热夏天,村民们都来桥上乘凉避暑,孩子们会央求老人讲各种传说、红色故事……”北楼村村民赵圣松回忆说,改革开放后,迎仙桥更是得到了全村村民的悉心看护,村民自发来清扫。
赵圣松介绍,位于梓河沿岸的北楼村,自宋朝建村,是古代重要的驿站。据《宋氏族谱》载:“自宋南渡后由临沂来蒙卜居北楼庄,瓜瓞绵衍,世称望族。”传说此地有一百座楼的风水,故名百楼村。据《赵氏族谱》载:“清乾隆年间赵姓自北泉迁居”。
村头栽植于唐朝的树龄1000余年的槐树与迎仙桥都是北楼村的标志,有着“一桥一树通古今”的美誉。近年来,蒙阴县旧寨乡北楼村更是充分挖掘本村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依托百楼古镇项目,以省级文物保护点迎仙桥、县级文物保护点唐古槐为重点,对古驿道进行恢复性开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特色村。
依托迎仙桥、古槐等旅游资源,建成了百楼古镇乡村振兴片区;依托种植大棚建成了迎仙桥儿童采摘欢乐世界,建成了39个绿色水果、蔬菜、鲜花采摘大棚;立足自然和生态资源优势,开辟了集赏花品果、农业生产、农家饭菜、田园观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游……北楼村人通过辛勤劳动,做活农业与旅游结合的文章,让八仙的故事在此灵验,村民过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生活,北楼村驶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专家点评:
迎仙桥是山东现有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的多孔石拱桥之一。虽已建成600多年,但结构依然稳定,至今依然发挥着交通作用。
迎仙桥为全石结构,呈跨度敞肩式三孔拱形。桥面栏板及栏柱上均饰有浅浮雕画像,栏柱上方有石雕像。“整个桥体工艺精湛,雕刻精美,内容丰富,且与民间风情、神话传说有密切的联系,体现了我国桥梁艺术的独特风格。”临沂市文保古建筑研究所所长黄坤上表示,该桥建筑结构紧凑、布局合理、造型雅致,雕刻技艺高超、富有动感,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处集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历史人文景观。
黄坤上介绍,此外,费县凤山桥、沂南县信量桥,也都是明清时期典型的全石结构、呈跨度敞肩式多孔拱形桥梁,为研究明清时代的桥梁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临报融媒记者 付茜 宋天健 梅香玉 李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