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比以前作业更灵活有趣啦,学校还开设了各种校社团活动,孩子们的都变得越来月听话懂事了,‘双减’政策实施以后,明显可以看出孩子减负后的身上那种轻松自由的感觉。”平邑县仲村镇中心校的四年级学生家长李勇感慨地说道。
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地,这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对学校的严峻考验。教育政策的变革,迫切需要一个一个学校具体来落地落实,充分挖掘教师个人潜能,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特长,为学生开展各类特色课程。在减负的同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平邑县仲村镇中心校着力围绕一个“中心”,注重四个“增”,形成“增”的亮点,以“增”促“减”,让“双减”落地见效,义务教育减负不减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生态正在发生着变化。
该校围绕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中心工作,丰富课外活动。“双减”政策不能简单理解成教师为学生少布置作业,“减法”的背后是“加法”,学校开设了“传统文化类、学科文化类、运动健身类”三个大类,包括书法、足球、篮球、绘画、小主播、小记者等20多项内容供学生选择,让学生玩中学,学中乐,乐中获,丰富自身成长经历,发展个性特长。作为“双减”特色课程,“课内外融合”承载了该校对“双减”背景下孩子该做什么的探索。
课堂“增效”起来。该校提出“减负不减质”的工作思路,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优化教学方式,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培养学习爱好,精讲简练,细心设计课堂练习,给学生们多一点时间和空间,避开任意性,使课堂练习在讲解课文中完成,打造高效课堂。
课后作业“增质”起来。课下作业更灵活有趣、更丰富,根据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渐渐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实践作业,以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任务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感受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校作业公示栏,让学生明确当天的各科作业,有序的进行教学。
课后服务“增多”起来。该校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广泛征求家长意愿,认真推进课后服务“5+2”模式,保证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开设的劳动基地,践行劳动教育的体育、艺术、劳动、科普、剪纸、舞蹈等社团活动,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家校配合“增实”起来。家校携手共育,“双减”增质提效,减掉的是负担,提高的是能力、体质、创造力等。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发育的特点,量身定制亲子游戏、假期亲子游、亲子共读等一系列家校共育计划,还孩子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
“下一步我们学校突出改革赋能,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改变许多家长以往让孩子拼时间、多刷题、盲目报班等行为,持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学生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全面提升义务教育的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平邑县仲村镇中心校校长邱明表示。(通讯员 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