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新闻网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共富共享是一篇涉及多方面的民生“大文章”。去年9月以来,郯城县加强系统观念,活用集成思维,创新建立“四位一体”改革推进机制,探索“五联四库一中心”改革路径,开展“1+4”集成改革攻坚行动,推出一批系统集成改革制度成果,形成了乡村振兴保障体系系统集成改革省级试点“郯城经验”。
51项改革任务协同推进,市县、政企联动发力。郯城县“1+4”攻坚行动以整合涉农政策为抓手,在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基层治理、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先行先试。
有没有一本“文件合集”,能够足不出户,政策全知?今年8月,“郯城改革”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产业项目类、人才培育类、民生保障类等七大类乡村振兴保障体系政策文件扫码即知。“打开‘郯城改革’公众号,很快就能找到上级出台的涉农政策,村里农户再也不用费时费力到相关部门单位咨询。”郯城街道归义五党支部书记陈玉鹏说。
政策集成、高效叠加是推进集成改革的“催化剂”。郯城县探索形成“四位一体”推进机制,系统整合各类涉农政策文件121个,编制涉农政策库,将“网状交叉式”文件梳理为“条状推进式”政策,构建政策优化、平台共享推进体系,党建引领,精准攻坚,多方联合、协同高效,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
在政策不断深入推进中,郯城县在工农融合、产业发展上同样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呈现“百花齐放”良好态势。独创中国结“村产互助”、银杏“三产融合”等集成案例,纳入集成改革“标准库”;精准识别庙山二胡、专业村电子商务等快速突破产业,纳入集成改革“标识库”;五得利面粉、永晖农业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5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及省级审定……工农互促、优势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初步构建,乡村振兴郯城画卷徐徐铺展。产业发展痛点、乡村治理难点也在集成改革“连环招”下迎刃而解。
多元协同、多轮驱动是推进集成改革的“敲门砖”。郯城县以要素集约破解发展瓶颈,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得到进一步优化,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以“三治融合”深化基层治理,推动基层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有机融合。
走进花园镇刘湖村,博士巷、乡贤巷、农科巷、红旗巷四条巷道纵横交错,这里是“乡贤治理”模式下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一巷走出9名博士也使这里成为火爆网络的“学霸村”。“产业发展带动村里越来越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自治、德治下的‘乡贤治理’模式打造了一条符合刘湖村的乡村振兴路。”刘湖村党支部书记刘全启介绍,本土人才的培养、乡村教育发展为郯城县乡村振兴提供了长远的发展动力。
只有乡土环境才是乡土人才的孵化器。近年来,文化郯城、阅读郯城不断向农村基层延伸,相继建成的刘湖村图书馆、仿古博士亭也是郯城县城乡文化共同体建设的一个缩影。
深度融合、共富共享是推进集成改革的“落脚点”。郯城县聚焦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突出短板,集成构建了一批城乡服务共同体,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均等化难题有序化解,乡村风情风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集成化改革的有益探索,让郯城县涉农政策更加高效、产业优势更加彰显、基层治理更加精准、城乡服务更加均等,全面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系统集成改革由“点”向“面”整合、由“集”向“成”转变,郯城县乡村振兴保障体系系统集成改革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郯城新路”。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系统集成作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桥头堡’,驰而不息抓推进,持续扩大系统集成改革实践范围,积极发掘培育试点推进中具有郯城特色的改革亮点,探索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郯城县委副书记黄伟说。
临报融媒记者 刘家君 通讯员 孙鹏 唐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