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大庄镇鑫隆农场,一台台搂草机在收割完的麦田里快速“奔跑”,一行行麦草被搂成一垄,打捆机跟在后,巨大的齿轮将秸秆“吞下”。
随着机器在田间来回“起舞”,一亩地的小麦秸秆很快就被整理成一个直径约1.25米的圆柱形秸秆柱。多台机器同时作业,将秸秆柱装车后,快速驶出麦田,运往20公里以外的秸秆暂存点。
在沂南县一片麦地,农民操作机械将打捆的小麦秸秆进行搬运装车。(尹君 摄)
“对于老百姓来说,秸秆没有啥用,但可以卖给公司用于畜牧养殖和生物质发电。而且秸秆清理干净后,种玉米都不会生虫。”鑫隆农场负责人王晓军说,一亩地秸秆能卖30元。在麦收的同时把秸秆卖给回收公司,收割一亩小麦的成本就由原来的80元变成了50元。
夏收以来,临沂市在做好小麦抢收的同时,大力推广秸秆回收。
“现在,我们的机器每天工作打捆500多个秸秆柱,今年麦收期间打捆了五六千个。”在山东省农益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秸秆暂存点,总经理谢立华正在指挥铲车将一车车运来的秸秆柱有序堆放。“我们将这些收购来的秸秆经过揉丝,卖给附近的养殖场,他们作为粗饲料搭配精料喂养牛羊等牲畜。”
回收来的秸秆也能作为生物质燃料。走进沂南县盛源动物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一堆堆回收来的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即将进入加工车间,经过干燥、粉碎、热压等工序后,“摇身一变”成生物质颗粒燃料。据介绍,该公司年处理植物秸秆5000吨,生产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时热效率为81%,实现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沂南县盛源动物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将回收的秸秆加工成生物质燃料。(受访者供图)
在郯城县马头镇马二村,村民凭借着一双双巧手,把小麦秸秆晾晒消毒后,编制成宠物窝等工艺品,走俏国内外市场。
郯城县马头镇马二村草编合作社社员在晾晒用小麦等秸秆编织的工艺品(无人机照片)。
“平常在家照顾孩子,不能出去打工赚钱,现在在家编编筐、做做草编。利用了闲暇时间,还鼓了腰包。”村民陈桂玲说,她一天能编三五个小筐和宠物窝,收入五六十元。
“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编,男女老少都会。”马二村党支部书记巩楠说,郯城县草编历史悠久,村民习惯用农作物秸秆编成煎饼筐、馒头筐给自家生活用。后来,老百姓发现这种工艺品有广阔市场前景,在当地扶持下,马二村一半以上村民制作起秸秆工艺品,还成立了3家草编合作社,通过订单加工、统一质量、网络销售等,秸秆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
“这是用小麦秸秆编成的筐,可用来装馒头、面包等食物,纯手工编制,环保又别致,非常具有田园风……”电商“达人”王林正给“馒头筐”直播带货。“旺季的时候一天可以达到五六百单交易量,日交易额在1万到2万元,常常供不应求。”
郯城县马头镇马二村草编合作社社员通过网络直播推销秸秆工艺品。新华社发(房德华 摄)
废弃秸秆再利用,“编”出百姓致富路。目前,郯城县有20多个专业村、万余名农民从事农作物秸秆编织加工业,年编制出口秸秆工艺品200多万件(套),消化农作物秸秆4000多万公斤。
新华社记者 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