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美食、稀有瓜果、沂蒙山货、手造产品……这些原本藏在山野的当地特产借着文旅业的发展,摆上了大台面,被全国各地的游客带向四面八方。“购”,成为沂蒙旅游的一大要素,占据了临沂文旅收入的小半壁江山。
“老板,这胡家鸡太好吃了!再炒一只给我打包带走。”来平邑龟蒙景区的外地游客,往往会到山下的胡家庄嘬一顿当地名吃——胡家鸡。吃完后,很多游客意犹未尽,纷纷买回去给家人和朋友尝尝。在吃的同时,完成了一次购物过程。店主王老板说,一只鸡300多元,旺季的时候,每天要打包50只,一个小店一天就被文旅业拉动了数万元。
这种情况绝非个例,像蒙阴的“光棍鸡”、莒南的驴肉、潘家湖的狗肉、沂南的兔子头以及几个山区县的全羊,都是借着文旅的东风,既满足了“吃”,又实现了“购”。据统计,临沂城的炒鸡全年就达一亿只。
临沂是农业大市,花生、板栗、核桃、石榴等种植面积均名列前茅。这些东西被山里的人称为“山货”,行情好的时候,在田间地头能卖一些;行情差的时候,就会大量囤积在手里。在深加工及文旅产业的带动下,山货走出山沟,走上景点,成了各地游客的抢手货。
来自青岛的薛娜,在沂南竹泉村景区,一下就买了十斤栗子。她说:“生活在海边,没见过栗子树,孩子更是好奇,多买一些回去尝尝。”在全市各大景点,3块钱一只的蒙山蝎子,15元一小袋的莒南吊炉花生,8元一支的“朱老大”糖葫芦……这些临沂人司空见惯的地产品,却让外地游客大快朵颐,纷纷掏钱购买。
广大游客还觉得不过瘾,纷纷涌向果园里、农田里、大棚里,去搞采摘体验,再次疯狂抢购农产品。河东区从新四军军部旧址沿沂河向北,几十公里内,布满了大大小小上百个采摘园,一直延伸到沂南县。
采樱桃、摘草莓、拔蔬菜……游客既体验了农事,又买到了有机农产品。李官镇后湖村,建有6个大棚共80亩的采摘园,全部栽种稀有果品,全部采用有机种植,如铁皮西红柿、奶味草莓。“我们根本不用外出销售,被游客采购一空。”该村党支部书记胡发科说。
游客不止关注吃的喝的,对临沂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纷纷采购临沂的文创产品。琅琊剪纸、木旋玩具、高桥手绣、葫芦洛画、刘氏翻花、木版年画、虎头枕虎头鞋等特色旅游产品,被买回家或当作工艺品、伴手礼珍藏。
苗氏剪纸第五代传承人苗苗的作品,还登上了国际舞台。在临沂召开的第十二届东亚地方政府会议上,她以临沂神话传说为题材创作的《龟驮城》,引来各国参会人士的青睐;今年3月6日,“蒙山妈妈”作为临沂“老字号”“非遗”品牌,在第26回中国山东省输出商品展示商谈会上,带着五大箱沂蒙特色老粗布、布艺家居、手工布鞋等产品销售一空。“这是我们第一次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沂蒙优质好物。”“蒙山妈妈”创始人郑光云说。
据了解,2023年,临沂市非遗产品销售额63.3亿元,为临沂的文旅产业增加了文化内涵,让更多临沂好物走出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