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临床上常表现为皮肤出现炎性充血、风团和血管性水肿,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健康负担和经济压力。临床上首选抗组胺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虽然在缓解病症上效果显著,但极易复发并伴有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探索新的治疗荨麻疹药物是临床亟待解决的课题。中医治疗荨麻疹历史悠久,临床上运用中药方剂治疗荨麻疹独具特色。
荆防合剂源于传统经典名方“荆防败毒散”,属于源自经典、遵古炮制的现代中成药制剂,具有发汗解表、散风祛湿之效,荆防败毒散最早来源于明代张时彻的《摄生众妙方》,临床研究表明荆防颗粒/合剂能够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病症,降低复发率。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荆芥、防风、独活等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科研人员发现荆防合剂抑制荨麻疹小鼠的炎症反应机制后又进一步探究其发病机制,为临床使用荆防合剂治疗荨麻疹提供新的理论。
1、材料与方法
将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荆防合剂低、中、高剂量组,盐酸西替利嗪片阳性药组。腹腔注射卵白蛋白与氢氧化铝混合液建立荨麻疹小鼠模型。第2次免疫时观察并记录小鼠瘙痒情况;HE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IL-1β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NF-κBp65、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
2、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荆防合剂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药组小鼠搔抓潜伏期均延长、搔抓次数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与阳性药组相比,荆防合剂高剂量组小鼠搔抓次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小鼠搔抓潜伏期和搔抓次数的比较
▼各组小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
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升高,表明模型小鼠具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与模型组相比,荆防合剂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药组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降低,且荆防合剂高剂量组效果更为显著。
小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表达
▼各组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
模型组小鼠表皮结构不完整,显著增厚,角化不全或是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真皮肿胀变形,可见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及炎细胞浸润;
与模型组比较,荆防合剂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药组小鼠皮肤组织的病理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表皮增厚不明显,真皮网状层胶原纤维结构相对完整,水肿减轻,偶见血管扩张及周围炎细胞浸润,且荆防合剂高剂量组显著优于阳性药组。
各组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HE 染色,×200)
▼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NLRP3和IL-1β阳性表达水平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中 NLRP3和IL-1β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与模型组相比,荆防合剂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药组NLRP3和IL-1β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NLRP3(A)和 IL-1β(B)的阳性表达水平
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NF-κB p65、NLRP3、ASC、cleaved caspase-1和IL-1β蛋白的表达
▼各组小鼠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的表达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中NF-κB的磷酸化水平、NLRP3、ASC、cleaved caspase-1和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与模型组相比,荆防合剂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药组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
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NF-κB p65、NLRP3、ASC、cleaved caspase-1和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
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 NF-κB p65、NLRP3、ASC、cleaved caspase-1 和 IL-1β 蛋白的表达水平
综上,对于荨麻疹的治疗,荆防合剂可以减轻荨麻疹瘙痒程度且不同程度的改善病理损伤、抑制荨麻疹的炎症反应,其机制与调控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相关,该研究充分证实了其在荨麻疹治疗中的优势特点,有效改善荨麻疹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李市荣,王西双,程国良,孙成宏,李艳芳,岳茹婧,曾振,姚景春.基于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探讨荆防合剂对荨麻疹小鼠干预作用的研究[J/OL].中国中药杂志:1-8[20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