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林鹏 黄孟娜 临沂报道
能够找到三叔邵春祯,邵长森非常高兴
“姑,跟你说个事,知道俺三叔埋在哪里了!”
“那太好了,总算是把你三叔找到了!”
……
7月27日上午,在沂南县依汶镇汶明村,74岁的邵长森拨通了二姑的电话。电话那边,89岁的老人语气中透露着欣慰,仿佛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我父亲兄弟三人,邵春祯是我的三叔。”因为从未谋面,邵长森对三叔的印象,都是从老人们的讲述中得来。
邵长森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三叔个头高大有力气,无论看到谁家有困难都会去帮忙,非常善良。早在参军之前,三叔在村中就有口皆碑。
后来,部队来到村中征兵。就这样,邵春祯参加了革命。
奶奶告诉邵长森,邵春祯参军以后,曾随部队行军路过家里,奶奶打听着找到了部队。在汶河边上,母子二人短暂见面,没说几句话,邵春祯就跟着部队出发了,再也没回来。
邵长森说,三叔牺牲后,按照老家风俗,他作为侄子“顶了三叔的支”,以延续香火。
邵长森边说边拿出三叔的烈士证书。邵长森说,三叔邵春祯的牺牲,让爷爷奶奶心如刀绞。邵长森奶奶活到97岁,直到临终前,仍然嘱咐后人守护好这份革命烈士证明书。
“村中墓碑和万松山革命烈士陵园都有三叔的名字。”但是三叔具体埋在何处,邵长森不得而知。
邵春祯牺牲后第二年,邵长森父亲想去迁坟,不过没找到具体埋葬地点。“也曾听说,烈士坟前原来竖着木牌,去了之后发现木牌不见了,也就没迁回来。”邵长森说,几次寻找无果,只好作罢。
从邵春祯开始,邵家当兵种子生生不息。
邵长森的大哥在19岁那年当了兵,后来三弟又参军。“我要是当兵了,家里吃水都费劲。”邵长森看到家中缺乏劳动力,婉拒了村里让他当兵的好意。此外,邵长森四个儿子中,有三个当过兵。
虽然没穿军装,邵长森却有着50多年党龄。前段时间,他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倍感自豪。
随着大众网•海报新闻发起的“烈士寻亲”活动的持续推进,邵春祯烈士的寻亲路也逐渐清晰。
资料显示,“邰春祯”,生前系华野第八纵队六七团一营九连班长,籍贯为山东沂南依后潘家庄,牺牲地点沙土集,埋葬地点山东菏泽后杨海庄。
经过走访得知,“邰春祯”实为“邵春祯”,籍贯为沂南县依汶镇潘家庄子,这里曾被叫做沂南县朱家里庄乡潘家庄子,行政区划几经调整,潘家庄子如今名为汶明村。
如此,邵春祯烈士的家,终于找到了!
“能够知道三叔在哪,对我们家来说也是一种圆满。”邵长森欣慰地说。
“青山埋忠骨,热血照春秋。”多年前,无数年轻的烈士血洒战场,他们的父母、妻子、儿女苦寻多年,一生盼望接烈士回家,如今终得消息。然而目前仍有很多烈士正在寻找家人,如果您是烈士亲属或者有相关线索,请第一时间拨打电话0531-85193610告知,让我们一起携手,帮助英雄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