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军旅情,毕生写忠诚。“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采访了三组罗庄退伍老兵,感悟他们在党的光辉旗帜下,本色不变、初心依旧,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接续干事创业的热情,在新时代建设征程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故事。
老兵夫妇
初心不改写忠诚
一个多月前,96岁的抗战老兵许汝川和他的老伴——曾参加过抗美援朝作战的92岁老兵于瑞珍,一同戴上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是继去年获得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后,老夫妇的又一荣光。
许汝川和于瑞珍老兵夫妻,因相似的革命工作经历而结缘。近日,记者到许老家中,老照片、军功章、证书跃入眼帘。黑白老照片上,定格了许汝川年轻的脸庞。“我13岁就当儿童团团长,15岁当兵打鬼子,打的仗数不清!”许汝川指了指身边的老伴说,她12岁参加儿童团,16岁参军,在解放战争中南征北战救护伤员,立了4次功。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许汝川是“全勤”。记者听许汝川讲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缴获美军降落伞的故事,从许老言语中仍能感受到当年他作战的英勇。
1951年底,从朝鲜回国的列车上,许汝川认识了于瑞珍。革命战争年代,他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砥砺冲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在沂蒙大地上挥汗如雨建设家园。
“战时保家卫国,青春无悔,和平年代参与祖国建设,义不容辞,这是作为党员、作为军人最幸福的事。”许老目光坚定地说。
英勇从军
代代传承沂蒙志
沂堂镇前大埠村相家大门上,仅“光荣人家”的牌子挂了七块。“95后”相荣幸是家里第四代军人。奶奶宋明芝的谆谆教诲自小萦绕在他的耳边,也让他立下了长大参军的志向。
1945年,13岁的宋明芝参加了抗日姐妹团,为八路军纳鞋底、烙煎饼支持革命工作。“沂蒙山人民烙煎饼,八路军吃了打鬼子……”奶奶唱过的歌谣刻在相荣幸心灵深处。
一辈人听一辈人的故事,一代人传一代人的精神。相荣幸介绍说,奶奶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入了党,后来在村里担任妇女主任,一生听党话、跟党走,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入伍参军后的相荣幸追寻着长辈的足迹,服从命令、认真工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获得了两次嘉奖。
如今,相荣幸在做好自己事业的同时,仍不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退伍不褪色,我现在依然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用伟大的沂蒙精神激励自己。”相荣幸说,这是家族的传承和使命。
“兵支书”
扎根乡土续写奋斗史
在盛庄街道十里堡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吕全红眼中,比起社区党总支书记的身份,与他搭档了18年的任玉勇更像一个“老班长”。
“3年的部队历练锻造了任玉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军时有保家卫国的理想,退役后有建设家乡的担当。”吕全红对任玉勇的评价很高,他见多识广,站得高、看得远,号召力强、执行力强,有毅力、不服输,带领社区干群攻克了十里堡发展战场上的一个个“堡垒”。
20多年前,任玉勇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脱下军装换工装、报效祖国心不改。2003年,任玉勇出任十里堡党总支书记,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繁重的任务,他曾当众表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带领大家一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建设发展上,为脱贫致富想办法、找路子,让十里堡越来越美、越来越强,让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
严格的时间观念、严肃的工作作风、时时处处的大局观,是任玉勇从部队带来的宝贵财富。吕全红回忆,几年前,社区规划发展花木产业,任玉勇带队到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深入考察学习。“大年初二刚下完大雪,就开车去了北京,一个月去了四趟。一块砖怎么摆、一条沟怎么挖,都认真学。”凭借着这股子军人坚忍不拔的劲,十里堡社区先后布局开发鲁南花卉市场、鲁南国际粮油物流城、中国(临沂)花木博览城等十余个项目,由最穷的村一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2020年,该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1亿元。
十里堡社区富裕起来了,任玉勇又有了新的目标:打造“美丽经济”,让连带成片的村庄都能富起来。2020年,与清华大学共同打造的“中国花谷”项目迅速付诸实施。今年6月,“中国花谷”的输出项目——“云美·花谷”项目还作为海南省重点项目正式签约入驻海南自由贸易港。
临报融媒记者 曹鹏飞 赵琳琳 通讯员 董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