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新闻网讯 4月13日,由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欣药业”)自主研发申报的I类创新药P-CAB替戈拉生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这是我市首个国家I类创新药,也是山东省首个国家I类化学创新药、中国首款自研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
罗欣药业何以获得此殊荣?从罗欣药业的“人才观”便能窥见一二。据悉,该企业始终坚持“人才强企”战略,通过打造人才飞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形成了包括国家级科研技术中心在内的科研体系,夯实了科技创新人才根基,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磅礴动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罗欣药业的实践只是罗庄区实施“大人才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罗庄区坚持“人才立区”战略,围绕高质量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人才工作改革创新路径,实现了人才工作的良性循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瞄准产业需求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项目、立足市场需求为企业高校牵线搭桥、汇聚金融活力助力人才创业进程……近年来,罗庄区先后出台《创新型青年企业家“领航计划”》《关于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创新平台建设发展人才改革试验园区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创新实施顶尖人才引进计划、创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多元化人才工程等,人才政策的优势不断强化。目前,该区财政已拨付人才、科技奖励资金近2000万元,签约两院院士、国外院士14人,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2人,培养泰山、齐鲁等省级重点人才24人,培养市级人才58人。
人才干事创业,离不开优质平台的支撑。近年来,罗庄区按照“政府主导、高校加盟、企业唱戏”模式,建设市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136家,极大汇聚了科创金融智力要素。其中,区政府斥巨资建设的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科创孵化基地——启迪科创大厦,构建起“人才有价引进+项目孵化提升+科创金融投入+产业培育开发”创新链,已入驻高新技术企业、软件认证、HR服务、金融投资等各类企业130余家,自有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20项,为初创和规模企业提供创投、保险、融资等各类服务7亿元。建设“才智汇”数据平台,开发云智能系统运用,实现“人才——企业”云智能匹配,探索创投融合,实现“才+财”联动发展。
近年来,罗庄区积极探索,鼓励重点企业走出去,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并与高校院所、科研平台、孵化器运营企业合作,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布局建设离岸孵化中心,实现人才工作跨区域融合流动。山东金马汽车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受益企业之一。该公司先后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对行业“卡脖子”难题进行联合攻关。目前,已承担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获批国家专利60余项,形成了完善的科研体系,为公司降本增效、绿色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了,就是罗庄人。”从大环境营造到个性化服务,罗庄区积极构建覆盖思想、工作、创业、学习、生活的人才优质规范服务体系,让人才在罗庄区竞相成长、实现梦想。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欣药业冻干粉针剂研究岗位“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李三鸣,正是感受到罗庄区及罗欣药业对于人才的重视和渴望,决定从兼职技术顾问变成全职落户,成为该企业的副总裁、药物研究院名誉总院长。李三鸣组建了一支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多学科结合的年轻化、专业化高效研发创新团队,为企业创新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正在成为罗庄区人才工作的生动实践。
临报融媒记者 孙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