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分类要求推动源头减量改善投放环境提升处理能力
年底前临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将有效覆盖居民小区
到2022年底,临沂市中心城区居民小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有效覆盖,其他县区(开发区)至少有1个街道(乡镇)基本建成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 2025 年底,基本建立配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
日前,临沂市城市管理局等20多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对进一步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意见,对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目标和实现的时间节点做了规划。
制定目标细化分类要求
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我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稳致远,本次规划到2025年年底前,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总体达 35%,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60%左右,各县区(开发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持续完善,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习惯养成效果明显,全市 50%以上的县区(开发区)基本建成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市将细化分类要求,按照“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的要求,组织动员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统筹做好本系统、本行业内垃圾分类工作的方案编制、标准制定、监督检查等工作,根据不同机构、不同区域内垃圾产生量和组成成分,进一步细化明确垃圾分类投放标准,推动各行业各系统各领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到位。
从源头开始推动减量政策
在垃圾产生的源头,将推动源头减量政策,强化产品包装物源头减量,逐步建立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实体销售、快递、外卖等企业严格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规定,采取押金、以旧换新等措施加强产品包装回收处置。推动一次性塑料用品源头减量,落实国家有关塑料污染治理管理规定,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利用,到2025 年底全市所有宾馆、酒店、民宿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在大中型餐饮企业、文化旅游场所、星级酒店等推行不主动提供和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培养适度消费的理念,在餐饮行业、机关单位食堂等积极开展“光盘行动”,引导消费者和广大干部职工绿色购物、适量消费、避免浪费。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带头实施“绿色办公”和无纸化办公,鼓励使用再生利用产品,倡导不使用一次性纸杯,开展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评比活动。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转型升级,规划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点、站、场”,完善可回收物数据统计机制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管理,逐步推行大型商超、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净菜上市工作。探索集中回收日等途径,提高有害垃圾分出质量。
运输环节实施“不分类不收运”
为配合规划的实施,我市将进一步改善生活垃圾投放环境,按照合理布局、简便易行、环境友好的原则,规范学校、大型商超、企事业单位等不同机构、不同区域内分类投放桶(站)点设置,建立与收集范围内人口数量、各类垃圾产生量相匹配的收集设施,并设置统一规范、清晰醒目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和文字标识,方便居民分类投放。推广“撤桶建亭(房)+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桶前监督指导”的分类投放模式,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加强可回收物规范管理,提升低值可回收物收集比例,确保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全面改善投放环境,实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效分开、“一日一清”。
我市还将完善运输系统,建立健全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的运输网络,加快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合理确定分类运输站点、频次、时间和线路,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集中开展生活垃圾中转站或转运站改造提升行动,通过新建、改建、整合、提升等措施,优化转运站点布局、转运功能和渗滤液就地处理能力,做好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转运、分区管理。今年8月底前,完成排查并制定生活垃圾中转站新建、改建、整合、提升实施方案;2025 年底前,全面完成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发挥居(村)民委员会在组织社区环境整治、生活垃圾清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与物业单位、生活垃圾清运单位之间的有序衔接,加大对运输环节的监管力度,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推行厨余垃圾小型运输车辆进楼院收运和“车载桶装、换桶直运”等运输模式,推进餐厨垃圾日间收运和定时上门收运,及时督促沿街商铺与收运企业签订协议,确保“应签尽签”,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推广实施“不分类不收运”,逐步实现按照类别、桶数进行登记,建立健全收运台帐。
完善设施配套提升处理能力
按照科学评估、适度超前原则提升垃圾处理能力,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稳妥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特别是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完善设施配套,优化技术工艺,科学选择适宜的厨余垃圾处理路线和处理方式,统筹不同类别生活垃圾处理。逐步扩大厨余垃圾处理能力,除纳入市级统筹处理的县区(开发区)外,其他县根据建成区厨余垃圾分出量,稳妥有序建设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有条件的镇街建设镇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对有害垃圾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处置的环保指导,做好有害垃圾处置单位日常监管工作。从生活垃圾中分类并集中收集的有害垃圾,属于危险废物的,应严格按危险废物管理。
推进“两网融合”加强资源利用
为加强资源利用,我市还将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加快推动相关设施、场所共享共用。现有生活垃圾中转站,有条件的可逐步改造提升,增添再生资源回收与中转(分拣)设施设备。逐步引导农贸市场、商超等商业体配套建设融生活垃圾分类与废旧物资回收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配套设施;引导、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范回收车队,采取预约上门回收等方式将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予以回收。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厨余垃圾处理技术路线,鼓励各县区(开发区)因地制宜选用厨余垃圾处理工艺,合理利用厨余垃圾生产相关产品。统筹规划建设可回收物集散场地和分拣处理中心,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玻璃、废旧衣物等低值可回收物收集比例,推进城市生活垃圾中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为促进各项目标的实现,我市将广泛动员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鼓励产品生产、实体销售、快递、外卖和资源回收等企业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主动开展社会服务。强化学校教育,切实从娃娃抓起,以青少年为重点,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推动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同时鼓励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移动端App等技术手段,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相关产业发展。
临报融媒记者 王友军 通讯员 彭树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