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新闻网讯 “原本想会是一场耗费时日的拉锯战,没想到一天时间就调处了这个大事,省时省力省钱,这个诉前调解真能解决大问题!”看着自己的借款纠纷得到顺利解决,当事人李某宝高兴得合不拢嘴。
今年3月,李某宝借款18万元给谷某雨,双方约定4日内还款,但谷某雨一直未予以偿还,多次催要未果后,李某宝将谷某雨告上法院。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临沭法院将案件委派给青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同时由法官陈清寒靠上做好法律解释工作。镇调解员王言峰发挥“人地两熟”的优势,从情理出发对双方进行调解,陈清寒结合自身的法律知识专长,在拟定调解协议、确定支付利息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让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当天便达成调解协议,并由法院进行了司法确认。李某宝的诉求得到了实现,同时还节省了1950元的诉讼费。这种“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解决民间纠纷、让群众“零成本”维权的办法,是临沭法院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行“一镇街一法官”工作机制的一个有益探索。
今年4月,临沭法院选派9名具有丰富审判和调解经验的法官,定点联系辖区2个街道和7个镇,实行“一镇街一法官”全覆盖。以法官下沉为抓手,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大力推行诉前调解。法院在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前提下,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尤其是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劳动争议、民间借贷等适宜调解的纠纷,在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先委派当事人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并由联系法官全程跟踪指导,当事人在住址所在地即可接受调解,避免来回奔波。“一个纠纷如果走诉讼程序,要经过立案、送达、开庭等程序,全部走下来通常要两三个月,有时候时间会更长。”临沭法院立案庭庭长李琴说,“将案件委派给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法官参与指导,调处成功后进行司法确认,和到法院打官司是一样的效果,老百姓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就可以把纠纷解决了,当事人不自动履行还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玉山镇某村村民李某山也是“一镇街一法官”机制的受益者。今年4月,因继承纠纷,李某山将其二叔和三个姑姑诉讼至法院,要求继承其三叔李某现的四间房屋及银行存款,理由是李某现多年来一直由其照顾并办理了后事。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接手该案的玉山镇人民调解员李乐军与法官张文超多次会商,决定突出亲情作文章,进行面对面劝和,摆事实、讲道理,从情理、道德、社会舆论等方面分析引导,终于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不仅叔侄、姑侄之间避免了对簿公堂,而且消除了双方隔阂,使家庭重归和睦。“法官下沉让法院的工作能够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把司法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玉山镇党委书记袁军对“一镇街一法官”工作机制连连称赞。
“基层的一些矛盾纠纷虽小,可一旦处理不好,不但影响和谐稳定,还牵扯基层党委、政府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也考验着我们的司法服务能力和水平。”临沭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冠龙在谈到建立“一镇街一法官”工作机制的初衷时说道。截至目前,该县已有21个基层治理单位和165名网格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9名联系法官先后参与化解镇街矛盾纠纷132次,提供法律参考150余条,其中成功化解纠纷88件。
“下一步,要依托‘一镇街一法官’工作机制,为基层党委、政府提供‘线上+线下’司法服务,联合当地解纷力量提前介入矛盾纠纷的调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主动融入‘无讼村居(社区)’创建,尽最大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诉前,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成讼’,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王冠龙表示。
临报融媒记者 孙锐 通讯员 陈秀焘 张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