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南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和红嫂精神的诞生地。革命战争年代,境内曾发生过“孟良崮战役”“大青山突围”等大小战役、战斗近千次,有2377名烈士长眠于此,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现建有省级烈士纪念设施2处,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3处。
近年来,沂南县始终秉持“让英烈得到尊崇、让忠魂得以安息”理念,聚焦烈士褒扬纪念工作提档升级等问题,聚合智慧、主动担当,加紧加速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陵园创新管理、烈属关心关爱、英烈精神传承”等进行深入探索,取得明显成效。
优质高效推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
沂南县散葬烈士墓1496座,占全县烈士墓总数的62.9%,存在风险系数大、难管理的问题。为此,沂南县科学谋划、多方论证,采取“建迁、提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手段,全面攻坚,同步推进。
高效实施散葬烈士墓建设工程。按照“方便烈属、就近搬迁祭扫”的原则,精准划分鲁中、大青山和沂东三个集中保护片区,并结合片区实际,在保证不破坏陵园林木的前提下,科学制定“填土造势、梯次建穴”施工方案;同时积极争取各级资金730万元,分别在3片区规划建设新墓穴1129座(原有空墓穴154座),实现了与散葬烈士墓的精准匹配。
攻坚实施散葬烈士墓迁移工程。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统筹推进散葬烈士墓集中迁移。注重业务指导,分批次召开专题业务培训会,了解政策、掌握动态、把握进度。强化督导,成立工作督导组,深入一线开展督导和现场办公,研究推进措施,建立问题台账。先后有93名党员领导干部、279名施工人员参与,累计完成1283座散葬烈士墓迁移集中保护,其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精准实施烈士纪念设施提升工程。自2012年来,累计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先后对境内5处英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系统提升,新建纪念馆1处,改陈升级3处,修建各类纪念墙、雕塑、纪念碑保护长廊5处,纪念广场1处,停车场1处,并对部分墓碑进行了更换,全县烈士纪念设施建设水平实现“质变”式提升。2019年、2020年,大青山突围战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青山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创新发展陵园管理服务新模式
沂南县坚持把陵园管理纳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强队伍、建机制、优管理,不断提升烈士陵园管理效能。
建强陵园管理工作队伍。在烈士陵园设立退役士兵专项公益岗位,组建由6人组成的退役军人消防管理队伍,不断扩大陵园管理力量。
创新陵园管理工作机制。注重将信息化与烈士纪念褒扬工作深度融合,创新搭建了沂南县英烈云祭扫平台,设置了陵园VR、云祭扫、烈士寻亲、云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纪念设施地图等功能。推出“线上云祭扫、线下代祭扫”活动,设立代祭扫热线,建立祭扫需求台账,通过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实时开通视频连线。2022年清明节期间,全县有1.5万余人通过云祭扫平台开展了祭扫,为160余人提供了代祭扫服务,开辟了信息化与烈士纪念褒扬的新路径,成为陵园管理工作中的新亮点。
优化陵园管理服务载体。探索推行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通过社会化招标,将鲁中革命烈士陵园和大青山烈士陵园交由沂南县利华物业公司管理维护,聘请专业化的管理团队,高质高效做好安保、绿化修剪、保洁等各项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聚集合力做实做好烈属关心关爱
沂南县坚持精神传承和关心关爱双向发力,积极引导社会社力量参与英烈保护和烈属关爱,赢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同心助力开展烈士寻亲。组建了由退役军人、公安、人武等部门参与的烈士寻亲志愿服务队和守护英烈志愿服务队,动员全县400余名社会志愿者加入,全时段、多渠道开展烈士寻亲活动。目前,两支队伍参与烈士寻亲1200余人次,出动车辆13台次,行程2万多公里、遍访56个乡镇1600多个村居,为3名烈士找到亲属。
齐心协力做好烈属关爱。坚持将尊崇和关爱落到实处,2021年在红色拥军组织中招募56名志愿服务人员,将全县33名烈士遗属列为帮扶重点对象,建立服务台账,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志愿服务。同时,整合康养资源,将烈属纳入全县医养结合服务范围,每年春秋两季组织身体条件允许的烈属到县疗养中心开展免费疗养;联合沂南县人民医院为每一位烈属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上门为烈属开展健康查体。
凝心聚力保障烈属生活。坚持多方融资,设立初始规模为50万元烈士遗孀关爱基金,用于全县烈士遗孀的生活保障、困难帮扶、健康服务等保障,每年定期向基金中注入新募集的资金,确保基金的长期运作和使用。基金成立以来,先后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13次,为39人次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11.7万元,切实保障了全县烈属生活。
用心推动英烈文化永续传承
沂南县境内红色资源充足,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课堂。近年来,沂南县用心固守好这块坚实阵地,让其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发挥更大价值。
着力提升展馆布展档次。根据形势发展要求,重新对大青山突围纪念馆和沂东陵园展馆布展进行规划设计,进一步提升展馆格局和档次。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力量。加大对陵园讲解队伍的建设,在重点加强单位内部兼职讲解人员培训的同时,积极寻求更专业的讲解力量参与到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教育功能的发挥上,让讲解更生动更形象更能打动人,现已聘请专业人员现场培训6次,与1个专业团队签订讲解意向合同。同时,积极组建了“小小讲解员、社会讲解员、老兵讲解员”等3支义务讲解队伍,每年开展英烈事迹宣讲活动40余场。通过以上措施,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面的讲解需求,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强大功能。
深入开展英烈文化“四进”活动。进机关,将英烈事迹纳入党员干部培训重要教学内容,每年组织新老党员到陵园实地见学,开展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进校园,开展“英烈精神永传承”行动,在学校建立“先烈事迹大讲堂”,定期组织“老兵永远跟党走”宣讲团进行宣讲,先后宣讲英烈事迹近50余次,有6000余名中小学生受教;进社区,将红色教育纳入基层党员教育课程,定期组织先模人物、抗战老兵到村居(社区)巡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报告达到40余场次,受教人数达4万多名;进军营,拓展文化拥军形式,聘请10名抗战老兵作为特邀讲解员,在八一建军节等节日期间,到驻沂部队讲述革命战争故事,有力激发了官兵奉献军营、建功立业的热情。(通讯员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