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新闻网讯 秋分时节,天气转凉。位于蒙山脚下的鲟鳇科技合作基地内,35个标准化渔塘的鲟鱼、鳇鱼迎来了分群节点。两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身裹皮衣皮裤,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一条50多公斤重的鳇鱼捉住,被溅了一脸的水珠。
“这些鱼长到三四斤重,就得着手雌雄分群工作,为雌鱼产籽做好准备。像刚才捞起的那条鳇鱼,生长期在5年左右,已进入排卵成熟期,鱼籽质量相当高。”塘边上,操着浓重东北口音的技术员佟国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温水镇名不虚传,地下水常年恒温在十七八度,水质优良,非常适合鲟鱼养殖。今年初,镇里盘活了永庆村闲置的水洼地,引进鲲鳌渔业公司,建成鲟鳇科技合作基地,4000余尾鲟鱼随即“游”进来,打开“温水产业”切入口,激起当地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好水养好鱼,‘鲟’出致富路”——基地的红色标语字牌格外醒目,为“温水产业”密码作出鲜明注解。“目前,产业园一期已建设完成,共投放12个品种的鱼苗5万尾,经过繁育,目前存量达到7万多尾。”佟国发告诉记者。
出于引建产业链的长远考量,温水镇在鱼塘周边预留的120亩土地已整修完毕,准备与浙江衢州鲟龙水产科技开发公司合作开发现代渔业产业园。据了解,园区一期投资2亿元,建成了鲟鳇鱼养殖基地,研发中心及鱼子酱、生鱼片加工车间也正在紧张施工中。“后期,将再投资5000万元,建设占地35亩的冷链仓储。不久,这里将崛起一处以鱼类养殖为龙头的现代产业园区。全部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年均税收2000万元。”温水镇党委书记马俊强介绍。
一条鱼“盘”起一个产业链。就地上马的生鱼片和鱼子酱加工产业,将深度打通鲟鱼养殖产业全链条,构建起从鱼塘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的无缝衔接,激活平邑“温水产业”,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打开了一条“鲟”富路。
临报融媒记者 闫春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