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白的院墙,干净的巷道,人流如梭,沂南县依汶镇的村民们兴高采烈地向村里小广场走去。他们有的抱着娃娃,有的搀扶着老人,有的还提着小板凳。所有人的脸上都有着同样的笑容,他们这是要去哪里?是放电影的来了吗?不是。是镇里的“百姓宣讲大篷车”来了。是什么样的宣讲,让老百姓欣然接受?又是什么样的“大篷车”这么受老百姓欢迎?
沂南县依汶镇是农业大镇,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在家种植大棚蔬菜的村民,大多年纪偏大,平时文化娱乐也少,两头忙得不见太阳,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如何用百姓熟悉的语言,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党的好声音,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激发村民们发家致富的激情和干劲?依汶镇成立调研组,多次深入一线,了解村民的文化需求,积极探索解决宣讲方式不灵活、群众难集中、干部讲不清、传统宣讲效果不明显、群众接受难、不感兴趣等问题。
如何让宣讲深入浅出、入脑入心,使宣讲工作更加符合实际?依汶镇因地制宜、运用好载体,对以往的宣讲方式方法进行了创新。为了宣讲内容上要“实”、宣讲方式上要“活”、宣讲语言上要“鲜”,依汶镇把准确性和趣味性、原创性和资料性相结合,运用群众喜欢的语言,及时组建“百姓宣讲大篷车”。改变了以往干涩的宣读式宣讲,将讲、唱、演有机地结合起来。宣讲人员有来自基层的老教师、老党员,还有村里能说会唱、政治素质过硬的“大能人”。他们在群众当中有相当强的号召力,最熟悉基层,最了解群众想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他们用村民熟悉的语言和形式,走街串巷,用群众的语言,把理论知识以故事的形式分享给村民,由浅入深,让村民听得进、能理解,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百姓宣讲大篷车”所到之处,气氛热烈,这些“草根”宣讲员旁征博引,运用生动朴素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演出,深入浅出地将官方语言变成老百姓方言,不仅拉近了宣讲人员与村民的距离,也让宣讲产生了“裂变”效果,大家如同一粒粒饱含着力量的种子,推动宣讲在群众中生根发芽。(通讯员 刘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