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新闻网讯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临沂市罗庄区高位引领,全面部署,各街镇扎实推进,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
本次普查以县域为单元,涵盖地震、地质、水旱、森林火灾四大类灾害的致灾要素承灾体、减灾能力和历史灾害等风险要素调查,建立罗庄区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同时,根据国家统一开发的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评估与制图系统,开展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
高位部署,全面统筹。普查工作启动以来,罗庄区高度重视,区政府召开常务会专题研究风险普查工作,印发相关文件通知,成立以副区长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成员涵盖区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区应急局、区委统战部、区发改局等25个部门单位。县级普查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协调联动,层层压实责任,落实保障措施,各部门对标对表普查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挂图作战、倒排计划,为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领导,部署推进。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紧,罗庄区立足工作实际,第一时间印发《罗庄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区普查办分别召开区直普查牵头部门和各街镇普查办调度推进会,完善各街镇、部门协调联络机制,建立多部门任务协同、数据共享、成果汇交等机制,保障普查数据的有效汇聚和高效共享。各街镇、部门积极做好本地区、本领域风险普查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各基层组织的阵地作用,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创新机制,强化考核。在推进普查工作中,严卡“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控制关口,将质检核查与全过程质量检查相结合,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把好调查和质检“两道关”,及时强化数据成果共享和转化,在全区构建分级负责、分级把关的业务“金字塔”。建立健全督导调度、通报、考核制度,将工作考核纳入对街镇、部门执法评估考核,定期通报进度、晾晒成果。创新普查工作模式,发挥技术组专家多学科专业技术优势,运用互联网、风险评估模型等先进技术方法,提高普查的科技水平和成果应用效果。
对标对表,持续发力。截至目前,罗庄区已完成的调查任务涵盖地震、地质、水旱、森林火灾四大灾种及应急、住建、交通系统承担的承灾体、减灾能力等调查任务。其中,地质灾害方面共收集资料6套,孕灾地质条件调查568.75km2,遥感识别隐患野外验证568.75km2,编制成果报告一套;水旱灾害方面完成1座小一型水库、7座中型闸、6条堤防的调查;森林火灾方面完成辖区内3个镇和5个街道的外业调查;应急系统调查承灾体数据474条、减灾能力1425条、历史灾害720条;调查房屋建筑585132栋、市政道路224条、道路普查1534段、桥梁143座,发现1处水毁自然灾害风险点。
通过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全面摸清全区自然灾害风险底数,查明了重点地区抗灾和减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区致灾风险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综合风险水平、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该区完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补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短板,提升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和风险管理水平,实现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临报融媒记者 邵明习 通讯员 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