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山街道砚台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主任蒋相忠,响河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云龙被确定为临沂市“四雁工程”市级重点培育对象。二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争做共同富裕沂蒙好例。
两名基层干部的当选,是兰山街道贯彻“四雁工程”工作部署、不断激发发展活力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兰山街道在兰山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抢抓政策机遇,把“四雁工程”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
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乡村振兴
“富不富,看支部”——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兰山街道组织办按照上级要求,重点从本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乡村好青年等优秀党员中发现、推荐和选配头雁。刘云龙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2007年,刘云龙上任时,响河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村外没有一条水泥路,还有6户贫困户。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没有退缩,而是带领两委班子迎难而上,以清收清欠遗留问题为抓手,增加集体收入,改善村容村貌,大力改善民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走在了前列。
“村干部就要站在群众的立场去干事,不能遇到困难就害怕。”面对清收清欠这块“硬骨头”,刘云龙敢担当、敢碰硬,他成立清欠小组,仅用3个月时间就实现清收率100%。同时,对100多份租赁合同进行规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20万元。
如今的响河屯村,集体年收入已从不足80万元增长到近1000万元,主干道以及20余条街巷全部硬化,建设了文化广场、健身广场。2019年,投资200余万元对祥和花苑小区进行提升改造,让老小区焕发新容颜。
为确保村民在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刘云龙分别为6户贫困户制定了脱贫计划,建立扶贫台账,因户因人施策,落实扶贫资源。村里先后投资10多万元,为贫困户修整地面、修缮房屋、添置家电、粉刷墙壁、更换门窗等,并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适当安排工作,帮助他们全部脱贫。
据统计,现在响河屯村每年民生支出达700余万元。村民每人每年领取粮食补助1200元,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村里还为6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养老保险。该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临沂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刘云龙本人也获得“沂蒙乡村振兴好支书”“兰山区先进生产者”“兰山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像刘云龙这样的头雁人才,在兰山街道还有很多,他们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为今后发展积蓄着后备力量。此外,街道还通过举办“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专题培训班等多种途径,提升基层党支部书记履职能力;整合村两委、志愿者、社会组织、公益慈善资源等社会力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完善保障措施,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到村级党组织中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鸿雁,是“四雁工程”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兰山街道重点从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创业青年和大中专生等群体中,不断发现储备鸿雁人才。蒋相忠就是其中一个。
2005年,市重点项目临沂大学城、临沂国际商贸城和商谷物流园区落户砚台岭。当时,作为拥有常住人口5688、土地5300亩的“大村”,主要负责人却缺职,村里工作陷入瘫痪。上级党委反复筛选,最终锁定了蒋相忠。面对党组织的召唤,怀着报效党组织培养、报答桑梓故里的情结,在外工作的蒋相忠毅然回村担任了党总支书记一职。
任职后,蒋相忠不负众望,面对复杂的村情、大拆大建的任务和重建集体经济的需要,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完成了旧村改造工作,打造出网格化基层治理新样板,壮大了集体经济。
“社区要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有良好的产业作为支撑。”蒋相忠表示。他与社区两委成员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搭建创业就业平台,领办成立临沂市兰山区砚太农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传统煎饼、老面馒头、盐卤豆腐和非速生豆芽等绿色食品加工。
在“网格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下,合作社已达到日供5万人食用的产能,有300多名失地农民被安置在合作社工作,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之路。砚台岭社区也从一个上访不断的落后村居变成了全市“明星社区”。
为突出“鸿雁”争鸣,发挥本土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兰山街道因地制宜抓好梯队建设,充分利用顺和、临谷等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加强电商人才孵化培育,培育一批尖端直播电商从业人员,以点带面,充分带动就业。
此外,兰山街道建立“归雁工程”服务平台,摸清街道在外人员基本情况,完善在外成功人士信息库,研究制定“归雁”招引措施,千方百计招引外来人才。在此基础上,重点发展经济合作社,推动形成“雁阵”效应,真正实现“四雁”同频共振,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