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于永波 见习记者 颜承昊 通讯员 张忠山 临沂报道
3年时间主审1321件案件,其中调解撤诉685件,调撤率51.85%,调解案件中90%以上的案件均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临沭县人民法院店头法庭庭长、一级法官王青松在法院已经工作了整整23年。
23年基层工作生涯,王青松先后在石门法庭、南古法庭、青云法庭、开发区法庭、临沭法庭、店头法庭工作,足迹遍布大半个临沭。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走过多个庭室,换过各种岗位,但不变的是一颗秉公执法、扎根基层的初心。他常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调解可能,我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调解是化解纠纷的最佳途径, 既要“案结”更要“事了”
“要有保留证据、防范风险的意识,合法合理合情维护自己的权益。”刚处理完一起合伙企业财产份额转让纠纷案的王青松一边弯着腰耐心指导被告秦某交款,一边语重心长地提醒秦某以后要增强法律意识。
王青松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其实当事人双方没有大的矛盾,但是因为收据丢失导致欠款数额不明确,情绪比较激动。掌握案件情况以后,团队的2名干警分头调解,最终原告臧某同意只要能归还本金9000元,利息和诉讼费不再追要。
王青松常说,追求法律效果,更要追求社会效果,调解是化解纠纷的最佳途径,法官办案不仅仅要追求结案,还要追求事了人和。他的团队也一直遵循这个原则。
近期一则侵权责任纠纷案,由于被告管理不善,引起家门口失火,殃及了邻居种植的农作物和财产,邻居纷纷找上门来,案件经过调解、审理后,但被告名下没有财产,一副“光脚不怕穿鞋”的架势,原告坚决要和被告“走到底”,这可愁坏了王青松。
案情虽说比较简单,但是如果采取评估鉴定原告损失的方式,将增加双方的经济付出,还耗费人力物力,给双方带来更多的烦恼。为此,王青松决定去原告家里上门查看现场,针对原告的诉求,讲清利害关系,倾听原告心中的委屈,加以安慰和劝导,同时指出被告行为的不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说服了原告,同意接受调解。
再次开庭原告心平气和地谈了起来,被告也接受了原告的诉求,“砸锅卖铁”也要补偿其经济损失,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打破了势不两立的僵局。结案后,被告当庭愉快履行了义务,两人笑着说:“咱们以后还是好邻居。”
热爱审判事业,不断学习提高驾驭庭审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法律功底不扎实,就会断不清真伪,对案件把握不准。”长期的审判工作实践让王青松认识到,要想干好本职工作,只有不断学法,才能不走弯路。
“法律不断在完善,但年龄一大容易忘,还是得写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精力不够那就一遍遍抄,民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法制史、法理学……每一门课做一本笔记增强记忆,密密麻麻记了有十多本,2010年王青松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资格考试。王青松的工作案头上常常放着各种法律书籍,除了单位组织的学习,他每天都会抽时间阅读一读法律类的书籍,他说这样才能有效地驾驭庭审。
出于对法律的热爱,王青松自工作以来对自身要求非常严格,他带领的团队三人在送达、开庭等各个环节及时、快捷,月均结案33.81件,平均审理天数11.61天,两项指标均在全院乃至全省位列前茅。
为更好更快办好案子,他几乎每天要投入所有的精力,回到家常常不想说一句话,家里两个人的活儿成了妻子一个人的,更是错过了许多和家人朋友相聚的时间。
去年10月份,因为劳累过度,王青松面部开始有些不自然,经医生诊断为面瘫,但是排期开庭太满,他咬牙坚持开庭。没想到一周之后病情渐渐加重,住进了医院,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留下了后遗症。虽然现在眼睛时常感到不舒服,经常流泪,但王青松却不以为然,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年龄大了。
“当你真心地为了案子投入其中,和当事人家长里短地聊天,好像真成了他们家里的一员。”王青松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办案时有些情节或故事,经常会收获一些感动,工作之余,王青松会写进办案札记,当事人对法律的尊重以及对法院工作的肯定,让他感受到了做法官的价值与光荣,也让他更加热爱审判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