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后,乡村振兴的大潮在沂蒙大地上奔涌。
1500多个日夜里,广大沂蒙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关于“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决不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殷殷嘱托,聚焦省委对临沂提出的“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定位要求,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在“实施三步走、对接长三角”的新路径上足音铿锵,在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乡村治理的探索中持续发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沂蒙乡村全面振兴图景已然展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成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压舱石”:2020年山东省对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我市位居全省第1名。
红宝石般的有机草莓、新鲜可溯源的时令蔬菜、让人大快朵颐的冷鲜肉……长三角20余个城市的农贸市场里,“产自临沂”农产品供不应求,即使在疫情期间,也能保障不断供、价格稳,丰富了长三角“菜篮子”,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
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文章中写好作为?临沂交出的答卷中,着眼全局抓统筹摆上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省委工作部署,发挥特色优势,运用联动思维,谋划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路径,打造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产业转移“大后方”,全市农业农村部门闻令而动、迅速推进,用足用好“资金引导+政策支持”包,打造提升100个优质农产品基地,为临沂乡村全面振兴、经济再次腾飞插上了翅膀。
聚焦巩固脱贫成果,推动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市适应新阶段新要求,保持帮扶政策稳定执行,建立动态监测核查机制,查漏补缺短板弱项,探索接续减贫长效机制,推动工作重心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蒙阴县大力发展果品产业,种植优质蜜桃65万余亩,带动6300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郯城县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47个,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46万人,户均增收1200元;兰陵县压油沟、沂南全域旅游助力革命老区扶贫等2个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产业兴,则乡村兴,脱贫成色足。
聚焦振兴乡村产业,打牢乡村发展基础。我市制定《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建设高标准农田583万亩,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两大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达38.7万亩。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拓展延伸农业全产业链,910余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竞相起舞、服务“三农”。持续提升“产自临沂”品牌影响力,苍山大蒜、蒙阴蜜桃等入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全市培育价值过10亿元的区域品牌11个、企业产品品牌7个。
走进提升改造后的沂水县黄山铺镇大匡庄村,溪水缓缓流淌,城墙古朴庄严,春秋战国时期的郠邑风韵扑面而来,水清、岸绿、景美,成为村民、游客休闲钓鱼的好去处。
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实现“产业兴旺”,还要实现“生态宜居”。聚焦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我市坚持规划引领,实施村庄规划精品工程试点;加快建设城乡快速路网,行政村基本实现“户户通”;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8个。
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渐入佳境,我市农业农村改革也不断推进和深化。创建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农村路网等公益、半公益项目的融资模式。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已发放780笔、登记金额2.63亿元。在费县成功举办“两山银行”启动仪式,罗庄区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新改革试点县,平邑县获批全省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县,郯城县成为省级乡村振兴保障体系系统集成改革试点县。
近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朝着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未来,临沂正在加快部署,狠抓落实:
——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构建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
——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稳住农业基本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面积不减少、粮食总产不下滑。积极搭建种业创新平台,抓好16万亩种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用好浙大山东(临沂)农研院等平台,加快农业农村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坚定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路径,统筹整合资源,凝聚工作合力,加快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建设,探索沂蒙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大地律动是春声,乡村振兴向未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沂蒙儿女正不断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