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0年代初期的农村人,小的时候家庭条件是很差的,经常吃不饱饭。小时候因为吃,那可是有好多的可笑可叹可怜的故事,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几种那时候的味道。
人民公社大锅饭
那个时候乡镇叫人民公社,村委叫大队,一个大队按照人口又分成几个生产队,记得很清楚我们家属于三队。
生产队里吃大锅饭,一般到秋收麦收季节,集中力量干活的时候才吃大锅饭。吃大锅饭有个好处是家里不用做饭,早上出工之前在生产队里吃,中午有人把饭送到地头,晚饭自己回家吃。大锅饭就是好吃,记得和我一般大的孩子都会跟着大人去蹭饭的,生产队里有伙夫,用大锅熬出来的粥老远就闻着香啊!小孩儿围着大人,吃饭的时候不觉得就吃撑了,等吃完饭很多就撑得站不起来了,更有甚者吃多了吐出来了!
后院的麸子窝窝头
我家后院住着一个非常干净的老太太,按照村里辈分叫她大奶奶。几十年过去了,她的样子已经记不清了,我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到她家里去,偎依在她身上听她讲故事,然后在她家还能吃点东西!记得比较清楚的到现在还好说起的就是在她家里吃过的麸子窝窝头,就是把磨面分离出来的小麦的外皮加上一点水,再加上很少的一点地瓜面稍微粘合在一起,放在锅里蒸出来。那个窝窝头,真香啊!其实,根本就不好下咽,可对于那时吃不饱的我来说,那已经是天下美味了!所以到现在我还能记起这位奶奶和她用麸子蒸出来的窝窝头的香甜。
买油条需要粮票
那时候买粮食需要粮票,买油需要油票,买布需要布票……反正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整个公社只有一个食品站,像现在的油条、馒头、烧饼这些东西平民百姓是没有口福享受的,因为俺家没有票。但我的一个表姨在食品站工作,有一次推着油条到村里来卖,当时,我被馋得口水直流,想让母亲给我买来吃,可是人家不卖,用钱买不来。母亲也没有办法,只好看着我的馋相领着我走到一边去,那个时候我真恨自己生在农村!
野地里焖地瓜
那时候农村秋收季节学校要放假,我除了帮家长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以外,就是伙同小伙伴到田地里去豁地瓜,就是捡拾收漏在地里的地瓜,属于二次收获!
如果能豁到一些长相好看的的地瓜,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个地方焖地瓜。先找一个田埂,必须是坚硬的土壤,那样好挖坑,需要挖出一个圆圆的深深的土坑。等挖好坑以后,便找来一些干柴枯草,把坑上面用硬土坷垃悬起来,准备好以后,就把火点着,使劲烧这个土坑及上面悬着的土坷垃。看看差不多了,把地瓜放进土坑,然后把那些土坷垃砸塌,地瓜会被这些烧热的土坷垃埋起来,然后用土密封一下,看看埋得很结实了,便起身离开,去干应该干的事情去了。等把篮子里装满了地瓜,拖着疲惫的两条腿往回走的时候,便有人提示:焖的地瓜快熟了吧,这时每个人又来了精神。加快脚步赶到焖地瓜的地方,轻轻地剥去上面的覆土,还能感受到土的温度。拿开一块块的土坷垃,露出了被焖熟了的地瓜,那熟悉的烤地瓜香味直沁鼻孔。这时地瓜根本看不出来是熟的,样子和之前一样。来不及多想,每人抓起一个,先捏捏熟的程度,软软的;再放到鼻子上闻一闻,香甜极了。一种心情是迫不及待,匆忙地扒开地瓜的皮,那诱人的香味实在让人难以控制。一阵狼吞虎咽以后,地瓜被风卷残云般得消灭了个干干净净,一会功夫就只剩下几片地瓜皮了,但是地瓜的香味依旧。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却感觉吃什么都不香了!那是因为生活条件好了,肚子里不缺油水了!
( 作者: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中心小学 陈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