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售甜蜜,贩卖美好。追蜂少女,百蜇不挠!”这是“追蜂”女孩张宁(张小牛)微信备注里的介绍。张宁,来自美丽的革命老区蒙阴县,是一个“蜂二代”,也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从小就与蜜蜂结缘的她,大学毕业返乡后与家人共筑乡村“甜蜜事业”,在荒山上种出了一片繁茂的田园。
从小“追蜂”四海为家
她最盼望全家人能在一起
1996年,张宁出生在蒙阴县东儒来村。从小她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地养蜜蜂,深刻了解作为养蜂人的不易。小时候吃过苦的张宁立志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脱离辛苦又挣钱不多的养蜂行业,靠知识改变家庭生活。
张宁的记忆里,自从父亲开始养蜂之后,就没有安稳的家了。6岁那年,她第一次出远门,跟着父亲去南京,卡车上拉着蜜蜂和所有的家当。
张宁说,在走南闯北的日子里,她见到了祖国的大美山河,接受了大自然的馈赠,也领略了大自然的无情:被暴风雨吹倒的帐篷、被雨打湿的被子、被冰雹砸坏的蜂箱……这些经历伴随着她一天天成长。
后来她要上学了,张宁和姐姐一起在家读书,她的父母继续漂泊养蜂,全家人过起了聚少离多的生活。对父母的思念让她每天偷偷在被子里抹眼泪,她最盼望全家人能在一起团聚。
高中开始线上售蜜
大学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时间来到2012年,张宁考上了蒙阴县一中,这个时候互联网也慢慢走进了她的生活。利用网络帮助父母解决养蜂难、卖蜜难的问题成了她和姐姐迫切想做的事情。
在一些论坛、博客、QQ空间以及微信朋友圈里,张宁的姐姐张晴经常会分享各种养蜂知识,慢慢积累和收获了一批粉丝。有的粉丝会主动咨询购买蜂蜜。到了第二年5月打槐花蜜的时候,第一天晚上就接了2000多元的零售订单。
“那个时候的2000元跟现在意义上的2000元是不一样的。”张宁说,第二天当姐姐开心地给父亲说把蜂蜜零售出去了时候,却得知在一小时前蜂蜜收购商已经把蜂蜜全都收走了。
接到了零售单却没有货,怎么办?有人说:“你也去收一点别人的蜂蜜发给顾客不就行了吗?”但是,为了保证品质,张宁和姐姐坚持要把这些订单退掉,并挨个跟顾客解释。
虽然遭遇挫折,但是最后却换回来了好口碑。张宁说,“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凭着这种坚持自产自销、诚信为本的理念,第一年,她们的蜂蜜销售问题就解决了,第二年就开始供不应求,由此开启了互联网销售的第一步。
2015年高中毕业,张宁顺利考上了大学,学习之余,她在线上跟姐姐一起拓展“甜蜜事业”,把沂蒙山的蜂蜜带到了大学里。靠着做蜂产品,张宁大一就做到了生活费自理,大二学费自理,大三吸引了50多名同学以及宝妈代理加入。
在这个过程中,姐妹二人也逐步研发了蜂蜜的各种衍生产品,创建了品牌“采华之滋”,开发出蜂蜜唇膏、蜂蜜面膜等产品,率先走上了蜂业转型升级的路子,因为天然、安全、有效的特性,她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大受好评。
毕业毅然返乡创业
心系青山胸怀更大理想
2014年,张宁的父亲与姐姐在蒙阴老家方山脚下包了60亩荒地,同年投资300万元注册了山东采华之滋蜂业有限公司,开始进行本地化运营。
在乡村找不到宣传人才,张宁就自学PS软件、撰写文案,自己做编导、摄影、剪辑等;找不到商业营销的人才,她就经常飞往深圳、杭州、上海去学习,把一线城市的信息带回到农村,运用到企业的发展上。张宁始终认为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不断获取新信息,因为发展最怕的就是闭门造车,学习是最快的发展方式。
大学毕业后,张宁毅然回到家乡,跟家人一起凝聚创业力量。父亲负责养蜂,张宁跟姐姐负责销售。吃喝不愁了,她们也有了更大的理想,那就是把荒山改造的规模再扩大,让绿意遍布整座山,让生态环境变得更好,让更多的人知道来自沂蒙山的产品和品牌。如今的她在短视频平台宣传着家乡的美好生活,号召更多年轻人返乡助力乡村振兴。
张宁一家每年春天都会种下新的植物,经过了8年的改造,他们承包的荒山现在已经绿荫遍野,花草树木葱郁繁茂。
“随着产业的扩大,我们也邀请周围的一些村民加入我们这份‘甜蜜事业’。”张宁说,她们也帮助过周边的一些残疾孤寡老人,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有能力时也想为别人“撑把伞”。
最近两年,她们的花园式养蜂基地打造得也越来越美了,很多人看到还以为是公园。张宁姐妹俩计划着要对荒山持续改造,让这片荒山变成蒙阴的“后花园”,为沂蒙山的绿水青山增绿添彩。她们还和高校联合开展研发,去年增添了新产品——蜂王浆护手霜、蜂胶牙膏等,她把自己的经历设计成漫画,作为产品的外包装。
到目前,公司除精品蜂蜜以及蜂产品外,同步销售的蜂蜜衍生品达30余种,饲养蜜蜂300余箱,公司估值达到了约3000万元。
在张宁看来,农村和城市的信息差距其实越来越小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也有广阔的天地,乡村事业也大有可为!
临报融媒记者 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