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电影《大突围》在全国正式上映。该电影由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摄制,是首部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历史为背景,展现抗大精神的影片;是山东省“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和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也是近年来山东省投资规模最大的重量级院线电影。影片全国上映以来,好评如潮,获得热烈反响,观众纷纷点赞。
“真实还原,迸发震撼人心的力量”
电影《大突围》还原了发生于1941年11月的大青山突围战,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的17岁新学员苏凡为视角,以一群抗大学生在战火中的经历为主线,真实再现了抗大一分校师生们,在日军疯狂围剿下,浴血抗敌,完成胜利突围的悲壮历史。
影片刚一上映,便引来众多影迷的关注,他们纷纷走进影院,感悟这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深情缅怀革命先烈。“真实”“还原”“震撼”“感人”……是众多观众观影后的一致评价。
“场面恢宏,相当震撼!”走出放映厅,市民张志强的心情依旧久久不能平复。他由衷赞叹,影片真实还原了那个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仅110分钟的电影,却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电影《大突围》内容与画面的成功源自何处?
从立项筹备、创作拍摄、制作完成,影片耗时长达6年。导演杨真在采访中表示,他们真的重走了抗大一分校的突围路线。电影主创团队也认为:只有一丝不苟,才能更加彰显生命的价值和牺牲的意义。
“这是青春与战火的悲壮交响”
电影《大突围》是一部展现有理想、有抱负、有家国情怀的青年群像的影片。影片摒弃宏大叙事,聚焦大时代中的平凡人,讲述青年学员们在校长、教员们的爱护和教导下,冲破困境、迅速成长的故事。生与死,人性与理想,都炙烤着这帮热血爆棚而又羽翼未丰的青年。
“青春在一生中,会被每个人永久记忆。”电影摄影指导赵小丁认为,抗大一分校的学生在这个特定时代,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考验,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在齐鲁大地,令人感动、敬佩。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拍摄期间,启用了26000余名大学生群演,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个个鲜活角色对该片产生深刻影响。网友评价:大学生群演与抗大一分校学员们重叠青春,交换人生;切入点新颖独特,当年与当代的碰撞;这是青春与战火的悲壮交响,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致敬,2.6万名大学生以另一种方式告诉革命先辈,他们的付出与牺牲,都被人铭记于心。
与时代共振,与英雄共情。沂水县实验中学学生庄凌翔、魏子琛感慨:勿忘过去、珍惜今天,好好学习、报效祖国。青年的句句誓言,正如电影主题曲中所写:滚烫青春永不会燃尽。
“仿佛走进一堂深刻的大思政课”
“你们是抗大的学生,是革命的种子,是中国的希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说,抗战能胜利吗?一定能!”……每一句台词都蕴含着无穷的红色精神,每一个桥段都展现了革命先烈坚强的斗争意志。
济南大学学生李源说:“这部电影不同于其他战争题材类电影,打破了刻板说教,观看过程中,有一种磅礴的力量在慢慢流淌。”同样,临沂一中思政教师庄见娟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这是一堂非常生动的大思政课。
观影后,网络上涌现出诸多感人至深的留言。有网友评论:历史书很小,装不下他们的伟大。又有网友跟评:历史书很大,大到每个人都可以铭记历史。
重温那段艰苦而残酷的岁月,抗大一分校师生们坚定信念、不怕牺牲、一往无前,就是为了今日的平凡幸福生活。电影出品人、总制片人陶姝君表示,想通过电影,感召年轻人,让大家知道今天美满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活在这些革命先烈的生命之光中,应该有这种家国情怀,去传承好沂蒙精神,建设好我们的国家。”临沂一中副校长宋青说。
“沂蒙精神在银幕闪耀”
电影上映后,讨论度居高不下。还有网友晒出与“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等相关地标合照,临沂网友更是热情留言:看到沂蒙精神在银幕闪耀,自豪感油然而生。
据了解,影片主要拍摄地涵盖临沂市费县、平邑县等地。电影中一幕幕的场景切换,从巍峨的蒙山到蜿蜒的沂河,从古朴的村落到激烈的战场,一帧帧画面不仅展现了沂蒙这片土地的秀丽风景,更深刻揭示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坚韧与不屈。
市民刘先生坦言,在观看过程中曾几度湿润了眼眶。他说:“影片中的外国记者汉斯·希伯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他的陵墓就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以前去谒陵的时候,多次瞻仰过。感谢《大突围》这部电影,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这个发生在临沂的故事,了解沂蒙精神的伟大。”
“通过影片,我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沂蒙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市民许国浩表示,在电影中真正体会到了“生死与共”的含义。
战火染红青春,信仰照亮征程。电影《大突围》为大家交上了一份精美的答卷,相信会有更多观众,走进影院,共同观看影片中有血有肉、可亲可感的“战火青春”,感受热血青年舍生取义、许党许国的家国情怀,体悟“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刘家君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