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新闻网讯 近年来,蒙阴县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样板,坚持产业共兴、组织共建、生态共创、文化共育、人才共享,探索形成了绿色经济带动乡村振兴的蒙阴模式,树立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蒙阴典范。
以“南接北融”为抓手,推动产业振兴。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着力推进绿色、循环、融合发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蒙阴蜜桃以266亿元的品牌价值稳居全国桃品牌第一位,首批认证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12个,成为全市唯一的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向南主动对接长三角,向北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逐步向京津冀延伸。通过建设“菜篮子”“果园子”“后花园”,催生壮大“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兴业态,促进生态资源与全域旅游、康养、运动、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蒙山养生度假、岱崮地质地貌、云蒙湖亲水休闲、孟良崮红色教育、县城特色体验“五大板块”,以蒙阴蜜桃为主打产品,探索“联配联送”模式,发展电商微商5200多家,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30%,年接待游客97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87亿元。
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推动组织振兴。坚持把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创新推行乡镇领办联合社、村级领办合作社“双领模式”,全县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88家、联合社15家,行政村覆盖率达51.4%,带动村年均增收3万元、入社群众户年均增收1.2万元。坚持走出去学、请进来教,聚力提升带头人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了一支懂经济、懂市场、会管理的带头人队伍。同时,坚持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管理智慧化、产品优质化、销售品牌化,总结推广蒙河村“村社共建、村企合作”以及孙家峪子村“土地入股、产销统一”等10种模式,从土地、经营、服务、生态、旅游等方面提供参考路径,全面提升蒙阴果品竞争力,擦亮“社红果香”强村富民党建品牌。
以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抓手,推动生态振兴。按照“体系是重点,模式是关键,项目是抓手”的工作思路,对山水林田湖路村一体治理,探索具有蒙阴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打造了垛庄孟良崮、联城龙凤峪、云蒙湖康体小镇、崮乡桃源等7个示范区,实现了乡村振兴多点开花、整体提升。全力做好“植绿、护绿、营绿”三篇文章,森林覆盖率达62.2%,居全省第二位,绘就了“果在山上、村在林中、山山披绿、溪流潺潺”的美丽画卷。建立了全国县级第一个生态文明大数据平台、省内第一个“绿色银行”交易平台和“两山”实践创新产业研究院“三大创新平台”,实施GEP核算、行业领域碳达峰、林业碳汇创新“三大创新行动”,在省内率先发布村级GEP核算成果、率先完成首单林业碳汇交易、率先推出“果篮贷”“楸树贷”等“生态贷”金融服务,拓宽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生态循环立体农业”入选第一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典型案例,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昆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理念到实践”主题论坛上作典型发言,经验做法被翻译成英文进行推广。
以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为抓手,推动文化振兴。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改造提升红色阵地的基础上,蒙阴把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搬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铭记初心使命,以过硬的作风和担当,用心用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持续推动沂蒙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坚持“塑型”“铸魂”双管齐下,开展十百千“最美街道、最美村居、最美庭院”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家庭树立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的活方式。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农村文化生活提升,一村一年一场戏和送电影下乡,为124个书屋配送图书,为200个行政村(社区)的广场舞队配送音响。探索创新农家书屋建管模式,推广建设120处“家庭式”农家书屋。
以归雁工程为抓手,推动人才振兴。蒙阴县一诺千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徐芹鹏于2018年毕业后,专注于研发电商直播带货。2019年,徐芹鹏从济南回到蒙阴开始发展直播电商,目前直播助农销售额超过20亿元,累计培训1万余人次,有效帮助群众脱贫增收致富。去年评选出“蒙阴县果业乡土专家”42名,为20余名大学生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400余万元,对7名大学生发放创业引领资金3.5万元。持续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制度和乡镇专业技术人才直评直聘政策。目前,全省首个实体建制的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蒙阴远程教学站正式启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智库服务。
同时,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重用振兴的思维,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式,推动扶贫产业项目提质增效,使扶贫产业项目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增长点,全县328个产业项目全年收益2860.6万元。在项目的管理上全面落实“四权分置”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产长期良性运营,持续发挥效益。
临报融媒记者 公茂钧 通讯员 张圣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