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轻轻吹过,临沂市临沭县苍马山上的那片“常青林”随风摇曳。已是耄耋之年的胡彦秋,因为一句“坚守荒山,造福子孙”的诺言,脚步踏遍了苍马山的秃岭沟壑,坚守大山近40年,植树万株,造林护林。
一朝上山 一生护林
清晨5点半,起床,扛起镢头,开始巡山、种树……在临沭县苍马山上,这样的生活,胡彦秋坚持了近40年。1985年,胡彦秋毅然扛起镢头开始上山造林护林,寒来暑往,胡彦秋守着这片山林,守着自己的“初心”。
1942年,胡彦秋出生在山里村。197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该为党做些啥?”从苦难生活中走出来的胡彦秋想了很久。当他站在家门口眺望对面荒芜的苍马山时,心里便有了主意“,我要绿化荒山,造福子孙,作为对党的报答。”
1985年,43岁的胡彦秋毅然扛起镢头上了山。那一年,苍马山还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没水没电,有的只是胡彦秋沉甸甸的责任心以及内心深处的一腔热血。他在山上建了一座小石屋容身,开垦荒地、挖掘树坑、育苗移植、挑水捉虫、巡山护林。
“一朝上山,一生护林!”看到光秃秃的山,正值壮年的胡彦秋心里是这样想的。荒山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他无怨无悔。没有钱买米面,每天他就吃煎饼、干馒头,喝开水,攒下力气倾洒在树苗上。
“当初我许下了诺言,只要自己有力气,就坚守信念,继续种树,多为子孙造福。这样,挺好。”胡彦秋说。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大雪纷飞,他总是吃住在山上,干在山上,很少下山。从壮年到满头银发,胡彦秋成了名副其实的“白头山翁”。
为挖坑种树 把双脚埋进土里
植树造林,树苗从哪里来?对于生活并不宽裕的胡彦秋来说,买树苗得花不少钱。为了节省开支,胡彦秋只得白天上山开荒,晚上点着蜡烛自学育苗技术。学习半年后,胡彦秋成功培育出了柏树幼苗。
育苗成功让胡彦秋高兴不已,但问题接踵而至,育苗成功了,怎么浇水栽种?
“荒山造林难度大,不易成活。种树得到山下的沟里担水,可一担水不够浇一棵树,挑一担水需要近半个小时,想让柏树存活,太难了。”有村民这样对胡彦秋说。胡彦秋有自己的办法,空闲时间他会提前备水,以供旱季浇水。雨季到来时,他提前刨好树坑,等到下雨之后再埋树苗。这样,凭借雨水浇树,一天能种上百棵。按这样的方法,郁郁葱葱的柏树很快种到了半山腰。
从半山腰开始,山势便成了斜陡坡,站都站不稳,更别说抡镢头种树了。树该怎么种?胡彦秋看着大山,想到了办法。就像树在山上扎根一样,他把双脚埋进土里,扎进山里,抡起镢头挖坑种树。
长在土里的生命,缺水不长,无水难活。胡彦秋听老人说银杏不长虫,松树有松香,这些树木不怕虫不怕冻,就怕大旱。遇上旱季,胡彦秋便一担担地从一眼小泉里挑水,滋润着这些山里的生灵“。只要不缺水,这块地上的树就不怕事儿。”胡彦秋说。
除了干旱,1998年的大雨同样深深地刻在胡彦秋的记忆里。当时,大雨劈头盖脸,雷电响彻山谷,胡彦秋担心刚种下的小树苗,穿上雨衣拿着铁锹围着山沟沟转了一圈。被雨水淋透的老人巡查到石屋的屋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漫灌的大雨顺着山沟冲刷下来,硬生生的将小石屋背后的平地刷出了一条深沟,房基暴露了不少,孤零零的小石屋在雨中摇摇欲坠。大水退去后,深沟留了下来。没有机械的帮助,胡彦秋徒手搭起了一座小桥。
满山青松翠柏 见证拳拳初心
“你看,那片树是1995年种下的,旁边那一片是 2015年补种的。”胡彦秋指着山顶的一片松柏说,山上的每一棵树他都了如指掌,树就像他的孩子一样。看着满山郁郁葱葱的树,他无比欣慰。
近40年,胡彦秋凭借着一双手、一把镢头,从意气风发的壮年,到白发苍苍的暮年,以一己之力独守荒山植树万株,让这座被石头掩盖的苍马山蜕变成绿意葱茏的风景线。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做这一件事。对于胡彦秋来说,植树护林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树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坚守初心,就需要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胡彦秋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近40年间,他的脚步踏遍了苍马山的沟沟壑壑,山里有几道山梁,有几条沟壑,甚至在哪里种了哪些树他都非常清楚。
“这一山的新绿就是我对党的报答。”胡彦秋坚定地说。树木一天天长大,他也一天天老去。胡彦秋的老伴一直在山下照顾儿孙,儿孙长大成人后,她搬到山上与胡彦秋作伴,直到去世。现在,胡彦秋因为身体原因,下山养病。
如果你经过临沭县苍马山,抬头看,满山的青松翠柏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胡彦秋植树护林的事迹,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2020年11月,胡彦秋被评为诚实守信“临沂好人”;2020年12月被评 一朝上山 为“山东好人”。
临报融媒记者 郇恒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