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至2026年中心城区建成公园510处
建设公园绿地,临沂要发力了
园林人员在北京路布置花境。
琅琊新闻网讯 为全面加快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进一步拓展绿色空间,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核心竞争力,近日,我市印发《临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明确,2022年至2026年五年期间,中心城区计划建成公园510处,以综合公园、口袋公园建设为重点,形成点、线、面,均、多、精的公园绿地系统,构建城市绿色空间大格局。
综合公园建设方面,中心城区各区(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建设1处面积不低于100亩的综合公园,连建五年。其中,2022年,兰山区建设商城公园,罗庄区建设百花湖公园,河东区建设北京路公园,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中心公园,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健康城公园。
口袋公园建设方面,五年期间,中心城区计划建成口袋公园485处。其中,2022年建设143处,包括市直管26处、兰山区25处、罗庄区25处、河东区22处、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7处、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18处。2023-2026年,计划建设342处,包括市直管76处、兰山区85处、罗庄区87处、河东区43处、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7处、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34处。
《方案》明确,我市将坚持科学规划、均衡布局的基本原则,统筹中心城区人口分布、居住环境和公园服务能级差异,高起点、高标准优化调整城市绿地系统,结合土地出让、片区开发、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整治、老旧小区更新和拆违清障时,充分利用裸露地、拆违地、边角地、废弃地等地块,规划建设城市综合公园和口袋公园,补齐公园绿地缺少短板。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建设家门口的公园,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和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的目标,建成数量多、品质优、布局均衡的公园绿地,满足市民“推窗见绿、漫步进园”的美好愿景。
同时,坚持功能综合、品质卓越的原则,着眼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加强公园绿地与文化旅游、体育健身、服务驿站、城市家具、雕塑小品、林荫停车和无障碍设施等便民服务有机融合,优化提升公园绿地功能和品质,全面落实自然“绿”、科技“绿”、文化“绿”、生活“绿”、可持续“绿”,五绿协同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此外,坚持厉行节约、中档为主的原则,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中档品质为主,节俭务实推进公园绿地建设。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能耗为核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城市更新,预留公园绿地建设空间。
坚持突出特色、彰显现代元素的原则,严格保护滨河两岸、城市湿地等典型生态资源。加强公园绿地风貌设计,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形成特色。在深入挖掘沂蒙历史文化资源和沂蒙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体现临沂独有的文化特色、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突出文明城、卫生城、双拥模范城等创建主题,营造具有现代气息和时尚活力的城市景观。
□延伸阅读
我市多点发力推进公园绿地建设
近几年,新建的公园绿地在扮靓城市的同时,也让市民感受到了绿色宜居。为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临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实施方案》在数据采集、用地保障、规划设计、智能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数据采集方面,加快公园绿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启动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遥感测量,全面统计公园绿地建设数量、面积及空间布局,准确测定绿地指标,摸清城市“绿色家底”,为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提供准确数据。
用地保障方面,在土地转让、片区开发、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整治、老旧小区更新和拆违清障时,优先规划公园绿地。梳理中心城区批而未供土地和小区边角地块,依据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按程序调整部分地块规划用途,用于公园绿地建设。尽快排查中心城区低效土地情况和范围,难以利用的较小地块优先用于公园绿地建设。
规划设计方面,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和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要求,统筹布局公园绿地规划建设。规划设计要丰富植物配置,以栽植乡土乔木为主,乔灌木和乡土树种比例均不低于70%,充分利用现状具有保留价值的树木、景观小品、建筑和历史遗迹,体现城市记忆。同时,合理布置公园绿地与服务设施、商业开发和地下空间占比,其中,管理、游憩、服务类建设比例不高于公园面积的6%;地下空间开发面积不低于公园面积20%(涉及文物保护区、河道、滩涂用地除外),地上林荫停车位按照每公顷不少于10个设置。面积较大的口袋公园要考虑开发地下空间,适当增加农贸市场、地下停车场等功能配置。
智慧管理方面,调整传统园林管理模式,明确管理主体,探索实行市场化运营管理体制与机制。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到智慧管理与公园绿地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投用,实现智慧、科学、高效管理。
临报融媒记者 褚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