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曾经的便民服务设施,核酸采样亭和防疫值班室在各地安家落户。但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大量核酸采样亭和防疫值班室已停止使用。这些闲置弃用的公共设施何去何从?它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连着民生、连着民心,一样是政府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困、分民忧的载体和平台。这不仅是广大市民关心的热议话题,也考验着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智慧,成为市民关注的对象。
一、城乡大量防疫设施“下岗”闲置
核酸采样亭和防疫值班室因需而生,当防控政策有了新变化,这些曾经做出过贡献的设施闲置街头。特别是广大的农村,相对市区人口密度低、村落分布广,大量闲置的核酸采样亭和防疫值班室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以费县新庄镇为例,全镇共有33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疫情防控期间,共设置核酸检测点31处、防疫值班室47处,绝大多数均为集装箱房和临时搭建的铁皮房,分布在人流较大的村委办公室、村口主干道旁边,由此新增图斑达71处之多。多数岗亭在建设之初就配备了齐全的电子医疗设备,有的岗亭闲置后,各类未及清理的医疗物资堆积如山。知情者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一)质疑资产闲置浪费。
这些造型别致的集装箱房有些还有空调、桌椅板凳等配套设备,价格不菲。仅新庄镇的集中采购开销就达50余万元,这还不包括超过总额20%的社会捐赠和多于10%的村集体采购。相对于费县其他乡镇,新庄镇的体量实在是小。由此可见,全县乃至全市农村的核酸采样亭、防疫值班室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闲置就是浪费。在不少村民看来,核酸采样亭、防疫值班室弃而不用,既挤占了宝贵的道路空间,也浪费了有限的实物资产。
(二)担心存在安全隐患。
走访发现,大部分闲置核酸采样亭和防疫值班室都处在通电状态,附近居民经常担心发生意外触电事故。另有不少村民担心内部储存的大量酒精、消毒液和样本保存液,长时间不处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有一些核酸采样亭和防疫值班室属于临时搭建,地基不牢,又位于主干道旁,进入汛期这类岗亭更容易倾斜、倒塌,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023年汛期已经来临,大风和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必将加速岗亭老化,抬升危险系数。
(三)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当初,为方便出行或者过路人员核酸采集、同时起到限流作用,绝大多数采样亭和值班室设点选在人流较大的路口,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占用了部分主干道,甚至有的还占用了盲道,给行人造成不便。“以前这里很宽,现在过路行人只能绕行机动车道上。”村民王某指着一处临街的核酸采样亭,忧心忡忡地诉说。另外,采样亭外部大量张贴的核酸检测、疫情防控等醒目标识及宣传标语,成了各类小广告的聚集地和不良信息的广告牌,严重影响当地村容村貌和设施回收再利用。更有村民抱怨,不再发挥作用的类似设施让路过的行人、车辆心生烦恼,为乡村美丽风景线添堵。
二、有的放矢,尽快实现闲置资源“转岗再就业”
已完成阶段性使命的上述设施,如何使之成功变身、合理转型?移除了之是最简单的方案,更重要的还在于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发挥最大的价值。上述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功能各异、规格悬殊。如何妥善处置、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国内一线城市对此有些很好的做法,为其改造利用提供了借鉴的样本。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此,政府要善于倾听群众意见,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统筹规划,加强农村现有闲置资源的整合。结合本地实际,对后续管理、撤场拆除等,个人建议如下:
(一)原地转岗,分类“再就业”。
广场保安亭、路边小卖部、便民医疗点、环卫爱心亭、暖心网格站、骑士加油站、防火值班亭、学雷锋驿站、志愿者小屋、环卫工人休息站,文明实践宣传屋……一个个华丽变身,使得闲置资源再一次“发光发热”,盘活用好各类资源,既为居民提供了便利,既回应了社会关切,也避免了资源闲置,让居民安心更暖心。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相关企业和组织参与进来,尽快分解闲置资源,将回收资金反哺三农。
(二)分门别类,改造“再利用”。
所有的岗亭都占据了小区最优的地理位置,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微型消防站作为距离居民最近的“保护伞”,作为筑牢居民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能有效提升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灾害防御能力。遇有紧急情况,附近居民和门店人员都可以及时、免费取用里面的消防器材。骑士幸福驿站为周边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提供“冷可取暖、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等免费服务,为新就业群体和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送去了真挚的关怀和爱心,真正把老百姓的幸福“圈”在身边。
(三)储备待用,填补“新缺位”。
有的采样亭和值班室分布在高速公路卡口,考虑停车和安全等问题,改造相对复杂,可以进行拆除回收处理。部分采样点和值班室很多都是临时帐篷形态,改造意义不大,拆解比较容易,分类回收远比翻新改造要经济划算。对于一些侵占公共活动场所的核酸采样亭、防疫值班室,特别是设在一些村委大院里、活动广场上的岗亭,更应该及时拆除,还百姓一个清清爽爽的活动场所。部分核酸采样舱可重新分配到各医疗卫生单位,按固定资产妥善予以保管,将来可以快速“补位”,有效应对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夏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