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根脉,是灵魂,更是联系群众最美的彩虹桥、为民服务的连心桥。近年来,罗庄区盛庄街道花埠圈村以文化为引领,通过导入“建(建设文化阵地)、惠(文化惠民活动)、融(文旅融合发展)”文化模式,培植乡村文化微生态,创新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民心由散到聚,文化由弱变强,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走在前列 文化获得大丰收
春节刚过,乍暖还寒。大年初十,花埠圈村文化广场上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罗庄区8个街镇17支锣鼓队,个个施尽浑身解数,经过近3小时的激烈角逐,花埠圈艺术团斩获一等奖!
“获一等奖,是实至名归!”获奖后的花埠圈村党委书记、文联主席陈贵成自豪地说,春节前夕,花埠圈文艺宣传队排练的节目《再唱山歌给党听》刚刚参加了山东省老年春晚,并获得十佳人气团队奖;文艺宣传队出色地完成了村居首届百姓春晚。
据了解,陈贵成还作为代表之一,在全国文联主办的百花迎春晚会——《丰收中国年》节目上接受采访并为全国人民送上新年祝福。
花埠圈村文联是全省知名的村级文联,近年来,秉持“文艺进万家”服务理念,通过“红石榴”剧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获得大丰收,获得中央、省、市级文联一致肯定。
文化惠民 群众更有获得感
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2017年,村委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开展“征集村庄文化理念,塑造村庄形象”活动,征集作品126件,悬挂街巷,形成特色原创文化,概括总结“十个一”文化新理念、“十个干”工作法,得到群众广泛认同。村委通过实施“讲、写、画、唱”工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编纂120余万字的《花埠圈志》,填词谱曲《花埠圈之歌》,深受群众喜爱。
发展文化事业,重在阵地建设。近年来,花埠圈村新建2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配套无线网络、电子显示屏等设施,村里建设集党史馆、民俗馆、村史馆、图书馆为一体的村级文化中心,主体已完工。
“自从村里建起文化广场,村民都喜欢到广场娱乐,弹唱、健身、跳广场舞等休闲方式,风行一时。”村文艺宣传队长彭金彩说,花埠圈村成立舞蹈队、锣鼓队、秧歌队,文化队伍达到了130多人,村里组织成立230人文化志愿者队伍,带动500多户家庭积极参与。
文明创建 群众更有幸福感
讲文明树新风,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始终是文明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陈贵成表示,近年来,花埠圈村针对群众需求,相继推出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健康义诊、便民维修、青年代办5个服务项目,吸纳5个社团组织、带动300多名村民参与;定期开展“美在农家”“好媳妇”“好婆婆”评比,树文明新风;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石榴红”大讲堂,打造普法基地。
近年来,花埠圈村的环境和民生均得到显著改善,该村还出台10项民生保障措施,每年投入民生保障资金60万元,用于春节福利,银龄安康、社会治安和农业保险等,为村民带来实惠。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群众共同富裕。
陈贵成介绍,花埠圈村产业振兴的思路是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该村已成立花埠精致农业农民合作社,整合养殖屠宰、食品加工等产业,实行品牌化运作。同时以文化为媒介,招大引强经济项目,积极与省内外著名企业洽谈对接,筹划建设特色美食街区等5个产业项目。
此外,高标准编制村庄规划,确定整村开发工程。陈贵成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发展生态田园、文旅康养等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民族村居的全国样板”。
临报融媒记者 刘青 赵琳琳 通讯员 赵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