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年反抗日本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1939年1月30日,地处沂蒙山区的费县新庄镇东流庄村民,打响了沂蒙老区民众自发抗日的第一枪。
如今的东流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谱写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接下来让我们故地重游,一睹她的英勇过往、美丽当下。
铁血东流历史悠久
山东省费县东流村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小到地图上都很难找到,当年175户、836人口。它位于县城南部25公里处,三面环山,南部是抱犊崮,向北连接天宝山区,与蒙山遥对;它西挟枣庄市,南通徐州市。这个不大的村庄有一条著名的临滕大道。它横贯村庄中央,从前庄的东门进、西门出,是临沂到滕县(今枣庄滕州)的必经之地。它早在北宋年间建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村民守忠好义,骁勇善战。明代后期,孙姓家族迁来。这孙家的祖先正是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的孙武,著述《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家推崇备至。接踵而至的是吴家,历史上他们也是名门望族,先祖为大明开国将领吴良、吴祯,都是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的帐前先锋,当时迁来的吴荆仲老先生还曾受康熙皇帝御笔亲题“忠孝节义”,吴氏家族也被称之为“教育世家”、“忠义世家”、“武术世家”。村庄经常遭受土匪兵患的侵扰(这其中就有鲁南巨匪刘黑七),激发了东流村村民同仇敌忾的守土意识,他们常年建圩子、设机关,备有土枪、土炮、大刀和长矛等武器,村庄还修筑了坚固的寨墙和碉堡,御敌工事完备。正是靠自发组建的自卫武装、简陋的土制武器,乱世之中他们成功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来的骚扰和祸害。为保家护院,村民大多习武练功,骁勇善战。“神枪手”吴恩庆、“双刀”吴恩堂、“掌中雷”吴相勇、“大力士”孙义时、“尖枪”沈文胜等远近闻名、威震敌胆。当地民风强悍,好武之风代代相传,清朝末年义和团兴起的时候,就有“拳民”在此活动,还成立了“大刀会”。不少村民跟着“拳民”研习武艺,有的干脆加入了“大刀会”。就这样,东流村自卫能力达到了旧中国技术条件下的顶级水平,根本不惧怕土匪响马。当时的东流村和相近的崮口村、大井头村,被誉为“金东流,银崮口,铁打的大井头”。
英雄东流壮怀激烈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步伐,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从陆地和海上分三路进攻山东,国民党韩复渠坐拥10万大军畏敌如虎、不战而逃,致使山东很快沦陷,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临沂作为鲁南重镇,战略位置关系到陇海、津浦的安危,首当其冲受到日军的攻击。1937年9月,日军先是派飞机狂轰滥炸,继而在城区烧杀抢掠,一时间临沂城内“满城哭喊满城泪,满城瓦砾满城血”。1938年4月,临沂沦陷。
村民吴保合是最早听说临沂沦陷的东流人之一。那天他惊慌失措地逃回村里,向东流人描述了他经历的那场屠城。原来总觉鬼子离他们很远,现在说着说着敌人已经兵临城下。眼看家乡即将遭难,吴恩庆最为愤怒。他出身开明地主家庭,家境殷实,血气方刚,第一时间带头卖地置枪,被大家一致推举担任了大刀会总会首。他召集村内最有威望的24人,共同研究对策,达成了一致抗日的共识,并制定了御敌方略。大家群情激昂,把酒聚义,誓师杀敌。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百姓一呼百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加紧练兵备战。不长时间购置了50支枪、3500发子弹。他还专门从外村请来铁匠,浇铸了800枚土手雷、15尊大土炮,打制了大量大刀、长矛。自制土炸药500斤。同时,聘请三位武艺高强的师傅当教头,带领众家修工事、练武艺。当时的东流村建有29座炮楼和岗台,外墙也被加高加厚,固若金汤。
急于西进的日军积极培植汉奸势力,日伪合流,甚嚣尘上,很快大举西犯。1939年1月30日,日军近200人从临沂城出发,想要借道东流一路西侵。由于对东流村的厉害早有耳闻,日、伪、顽还是有所忌惮,不敢轻举妄动。事先他们派出邻村联络员、汉奸张振文去当说客,幻想捡个便宜、抄个捷径。
早上8点,汉奸张振文赶到东流村说明来意,第一时间被在岗台值守的村民痛骂一顿。虽被骂得灰头土脸,但他深知日军装备精良又训练有素,与以往散兵游勇截然不同,良心未泯的他,生怕村民太过轻敌、吃亏上当,一再申明“千万打不得,全是真鬼子!”可村民们严阵以待,视死如归:日本鬼子侵略咱中国、杀害咱同胞,想想就来气!吴恩庆等人决心已定,汉奸张振文最后羞愧难当、无功而返。
上午9点多,不可一世的日寇气势汹汹,大队人马蜂拥而至。埋伏在村口的吴恩庆眼见敌人目空一切、横行霸道,早已怒火中烧,待时机成熟,他毅然扣响扳机,当头骑马的日军军官当即中弹,一头栽倒在地。全村上下闻令而行,男女老幼倾巢出动,大家各就各位,各尽所能,东流阻击战就此打响。尽管早有防备,突如其来的枪响还是让鬼子始料不及。然而敌人毕竟人多势众,很快他们散开队形,展开攻击。村民被密集的炮火压得抬不起头来,被迫撤回前庄。东门前的小桥是进村必经之路,急于事功的日军争先恐后向村里冲锋。他们刚刚涌上桥面,三尊土炮同时开火,日军猝不及防被炸得死伤一片。三声炮响给了日寇迎头痛击,极大地助长了东流村民的士气。但因没有经验,一尊二人抬的土炮,因装药过多,炮手耳朵被震得出血;另外一尊土炮由于后坐力太大,致使炮手身负重伤,头骨外露,顿时鲜血淋漓。
悍不畏死的日军又冲了上来,土炮装弹速度太慢压制不住日军炮火。吴恩庆抓起土手雷接连扔了出去。很快,狡猾的日军在村北小山居高临下设置了指挥及炮兵阵地,在那里,村中的火力配置、兵力部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他们通过旗语指挥,遥相呼应,很快将村民预设的土炮阵地摧毁殆尽。上午11时,前寨失守,后寨南门五个炮楼被日军钢炮击穿,鬼子不断向寨墙的塌陷处进攻,却遭到村民们顽强抵抗。47岁的吴保仁手持大刀,守住圩口与敌肉搏,直至阵亡。一颗炮弹袭来,69岁的吴廷保也壮烈牺牲。战至上午十一时许,前庄失守。固守前庄的2个多小时,东流人民打死了几十个鬼子。
前庄的失守给后庄的防守带来了压力,特别是当前庄的人群聚拢到后庄的时候,大部分适宜藏身的地方都让给了那些老幼妇孺,这无疑给大刀会成员带来了更多的伤亡。因为后庄距村北的山头更近,全部在日军炮火有效射程之内。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军,一些没经历过战火的村民开始慌乱起来。吴恩庆及时鼓舞士气,誓死捍卫家园。有了主心骨,大伙儿的血性被逐渐激发出来,分头按照预先谋划的章法跟日军斗智斗勇。许多老少爷们本来不是大刀会的,也操起了家里的菜刀、镰刀等各色家什,奋不顾身地加入战斗,就连棍棒、镢头、铁镐、石块等,能用的都用上了。
随着寨墙炸塌,大股日军一拥而上。一场惨烈悲壮的巷战上演了。村民们嘴里高喊着:“打鬼子,打鬼子!杀畜生,杀畜生!”。坚守南门的是33岁的吴广信,他借助圩墙爬上一棵大核桃树,居高临下向鬼子射击,被鬼子发现遭机枪扫射,落地身亡。后来发现,他的肠子都被打了出来,挂在了树杈上。村民吴大中隐蔽在墙后,在炮火的掩护下砍杀冲进村里的鬼子,一个躲在暗处的鬼子举枪向他瞄准,另外一个村民吴相勇眼疾手快,调转土炮将鬼子送上了西天。炮楼被轰塌后,村民孙义实手持大刀,守在圩墙豁口砍杀鬼子,最终壮烈牺牲;弟弟孙义山腿被砸断爬进炕洞,被日军发现后惨遭刺杀。吴恩堂手持大刀、长矛,在街巷、宅院伺机砍杀敌人,战至牺牲。“大力士”孙义时大铡刀挥起,将为首冲入东门的鬼子劈成两半。吴广营英勇杀敌受伤倒地,面对鬼子滴血的刺刀面不改色,怒目圆睁痛骂侵略者,临终前还愤怒地用石头砸向敌人。老村长孙义山拄着拐杖,巡回到各处督战,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牺牲。副村长沈志安同时炸伤双腿,倔强地让人背着继续到各个岗位督战,鼓励村民宁死不屈。年逾古稀的孙义山、村民吴宝贵拿着菜刀和鬼子格斗,被鬼子刺刀捅死。危机时刻,村民纷纷披挂上阵,就连那两位从外地请来的铁匠,还有来村里躲避战乱的外乡人士,也都加入了抗击日军的战斗。很难相信这是一群自发抵抗日军侵略的中国普通民众,他们没有人害怕,没有人退缩,打得比正规部队还要顽强,每个人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最淳朴的念头:“杀死一个够本,杀死两个赚了!”。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中,圩墙大片倒塌,村内房屋被烧,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敌我双方伤亡惨重。
战斗进入交着状态。在吴恩庆的带领下,大刀会成员誓与日军血战到底,他们利用手中最原始的武器,狠狠打击敌人。全村男女老少临危不惧,各自为战,同仇敌忾。残存的大刀会成员个个都杀红了眼,吴相运、吴保民、李二朴等人为掩护村民突围,与敌肉搏,最终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时年74岁的白发老人吴清英看到圩墙被炸出了一大缺口,他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抱起石头去垒豁口。老人的举动被鬼子看在眼里,连发几炮,老人就此壮烈牺牲。他也是这次战斗中牺牲的年龄最长者。还有两位老者,他们用自己的年迈之躯给这次恶战增添了几份悲壮——吴恩庆的祖母,69岁的刘氏冒着枪林弹雨抢送弹药,牺牲在鬼子的枪下。68岁的吴清璧老人,一位长年身着大褂、气质儒雅的教书先生,当鬼子进村的时候,他拿起长矛,从学堂冲上战场,最后在村口阵亡,用生命诠释了弃笔从戎的壮举。28岁的吴广盛,战斗中坚守圩墙,不幸被日军击中,壮烈牺牲。弟弟吴广营悲痛之余抓起石头砸向敌人,被鬼子一枪击中殒命。听闻孕妇周氏被鬼子轮奸剖腹致死,二十岁出头的“双刀”吴恩堂被愤怒烧红了眼睛,他纵身跳到一个日军面前将其手臂砍断,又一连劈死了数名日军,终因筋疲力竭、寡不敌众,不幸受伤被俘,被敌人活活烧死。
穷凶极恶的日军恼羞成怒,从东往西继续追杀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逐屋逐街地毯式搜索,见人就杀,连孕妇和娃娃都不放过。50多岁的吴恩兰被鬼子刺刀捅穿腹部、钉在墙上,动弹不得,她忍着剧痛,用尽最后力气,死死地将鬼子左眼珠生生抠了出来;她怀有身孕的年轻儿媳倒在旁边,未出生的孙儿被鬼子刺刀挑出,场面极其惨烈。16岁的吴少卿,面对侮辱虐杀自己的残暴日寇,忍着剧痛一把抓住鬼子的裆部用劲撕扯,鬼子疼得“嗷”的一声昏死过去……。得知自己祖母惨死在鬼子枪下,国恨家仇交织在一起,吴恩庆悲愤至极,越战越勇。时年11岁的幸存者吴树成老人回忆,当时他跟在吴恩庆身后捡拾弹壳。战斗中,吴恩庆沉着指挥、英勇作战,为掩护村民突围,带头开路,与敌激战。见村子守不住了,他安排幸存的大刀会队员前仆后继,拼死保护大部分村民冲了出去。期间,吴恩庆以一当十,百发百中,一人毙敌21人,牺牲时年仅25岁。战后,村民发现,他的腰际被鬼子用刺刀捅穿,鲜血直流,惨不忍睹,仅一顶毡帽就洗了2盆血水。
傍晚,枪声停了。大部分村民成功突围。已无退路的老幼妇孺陷入绝境,他们没有一个人胆怯退却,赤手空拳和日寇肉搏,厮打在一起,全部壮烈牺牲。此战打死鬼子78名,东流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村民战死和被杀害的多达73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0人、最大的74岁,10岁以下的儿童6人,最小的是母亲腹中的胎儿!全村180余户被鬼子杀绝17户!烧毁房屋69间,7万多斤粮食和其他财物被洗劫一空。战斗结束,村中尸横遍野、满目疮痍,树上、房上、墙上、地上到处是斑斑血迹,残肢断臂,惨绝人寰,骇人听闻。村民祖祖辈辈辛苦修筑的炮楼、圩墙、岗台大部分坍塌,村庄到处是断壁残垣,一片狼藉。
这场由村民自发组织抵抗的东流自卫战打响了沂蒙人民抗日第一枪,打出了中国人的正气、尊严和威风,从此名垂青史。经此一役,饱经血与火洗礼的东流村民愈挫愈勇。同年秋天,吴保秀、吴保国等人自发组织了抗日武装,最终加入了八路军队伍。至今,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北埠下,南东流,两道山梁一道沟,鬼子来了就转向,汉奸来了就掉头。东流的山只放牛羊,东流的路只送公粮,东流的人只认爹娘,东流的大刀不放过一只豺狼”。不可一世的日军怎么也不能相信,走过了大江大河,会在沂蒙山区的小沟里翻船!此后很长时间,日军心有余悸,噩梦挥之不去。每每途径东流,总是选择绕道而行,不敢停留片刻,顶多是在外围打两枪、放两炮给自己壮胆。村西桥上的石猴儿也曾让日军当成神勇的岗哨,如临大敌,吓得打了好大一阵枪炮,虚惊一场。目空一切的日寇草木皆兵、杯弓蛇影,多少年来被传为笑谈。
尘封历史重见天日
“娃他老爷爷就是当年的大刀会成员,生前经常给我们讲起他们杀鬼子的故事。”每每遇到陌生人来访,寒暄过后,吴大娘总会主动说起那段往事。末了,她往往忍不住热泪盈眶:“多亏八路军打跑了日本鬼子,感谢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述说过往,感恩当下,这,已经成了她不厌其烦的话题。
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最终让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付出了应有的代价。硝烟散去,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段血与火的历史。1946年,为纪念抗战胜利一周年,中共费县县委宣传部原部长朱奇民,在东流村主持召开了追悼大会,充分肯定了东流村民的英雄壮举。1999年,中共费县县委、费县人民政府在昔日战场立碑纪念。2015年,东流村抗日自卫战遗址被列为临沂市第一批重点抗日战争遗址。2021年6月,投资300余万元的东流阻击战陈列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筹建当初,退休在家的吴大娘比谁都急着一睹究竟。其实,纪念馆从规划设计阶段,吴大娘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纪念馆选址于吴恩庆的祖宅,也是一直陪伴吴大娘长大的“大队部”。只要天气晴好,她每天都会带着孙子来到馆前空地上转转。对建造中馆舍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她的神情是那么专注。仿佛,那不是普通的建筑材料,而是威震敌胆的大刀长矛、洋枪土炮;纪念馆也不是普通的构筑物,而是当年精心构筑的御敌堡垒。
开馆前夕的一天清晨,吴大娘又带着自己的小孙子早早地来到了陈列馆前,因为她听说今天馆内大扫除,说不定能进去看上两眼。果不其然,为了给陈列馆通风换气,两扇一直紧闭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村民闻讯奔走相告,无不想先睹为快。但因为尚不完全具备启用条件,村书记孙宗宝只能一脸无奈地一一婉拒了热情的村民。
当天晚上,孙书记连夜组织召开了村两委会议,提出了每月定期免费组织村民参观陈列馆的想法:由他来牵头组织,志愿服务队协助,让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方热土上的百姓子孙,能够优先参观,方便重温祖先用生命守护的那份忠勇和壮烈。真诚和执着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镇政府不仅批准了村委申请,而且还专门拨付了活动资金。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馆舍很快竣工并投入使用。就这样,吴大娘还成了业余编外讲解员。她如数家珍、倒背如流的解说,以另外一种写实厚重的风格让过往游客无不动容。“现在的村民几乎人人都能讲述东流的抗战故事。”看到南来北往的游客驻足留恋、听得入迷,孙书记脸上写满了自豪。抚今思昔,谈到改天换地的变化,他感慨万端:“老祖宗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纪念馆的开放,每年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前来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数以万计的游客从天南海北慕名而来,他们呼朋引伴,成群结队,有的还拖儿带女。每逢节假日、纪念日,有组织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团组更是比肩继踵。这一度让纪念馆应接不暇。曾有来自海南三亚的一位游客,自称不虚此行:“国内的红色纪念地很多我都去过、有的还不止一次。但是像我们东流村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抗战、又是这么悲壮,以前确实知道的不多。下一次,我一定要利用寒暑假带上外孙再来。”一对来自四川的情侣流连忘返:“我们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这种优秀基因才得以生生不息,要扩大宣传,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从来不缺乏血性和尚武精神。”朴实的文字、壮烈的史实,有关这场战斗的种种记载和描述,无不传递着一个声音:中国人民不可凌辱!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苟且偷生、苟延残喘,永无宁日!悲壮的东流阻击战,有着不堪提及的惨烈,更是后人引以为傲的历史。东流阻击战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以吴恩庆等抗日英雄为代表的村民,冒枪林弹雨、沐血雨腥风,不畏日寇强暴,更加众志成城,彰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精神,无愧为民族之脊梁!东流村民自发地打响了沂蒙人民抗日自卫的第一枪,打出了中国人民的浩然正气,获得了世人的高度评价。尽管,他们大多目不识丁、更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在这片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它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当地抗日民众的士气,增强了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永远成为东流人民的红色记忆和历史财富。
曾有访客慕名而来,面对这段血流成河的悲壮史实,百思不得其解:“你们明知打不过日本人,还付出那么大代价、受了那么多的损失,你们后悔过么?”老人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淡淡地说了这么一句话:“要是全国的老百姓都跟我们东流人一样,日本鬼子还能打进中国吗?”铭记历史,发扬光大抗战精神,该村从未缺席。
革命旧址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传承着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遗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更好地落实“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的神圣使命,同年9月,费县新庄镇东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沉思、我们追念、我们缅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美丽东流风光无限
近年来,这个昔日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上,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了解该村实际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个好的党支部,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党建引领始终发挥了压舱石和推进器作用。多年来,该村从党建抓起、从党员做起,联系群众在“密切”上下功夫、服务群众在“具体”上见行动,将党建引领作用体现到乡村振兴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村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温度。村委孙书记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我们党员干部就是要实实在在地干事,让老百姓服咱、信咱才算本事”。
该村用足用好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着重开展了村居环境整治。自2019年开始,投资70多万元,对废弃矿山进行科学治理,破损山体得以修复,恢复耕地115亩,消除地灾隐患的同时,通过植树造林,满目疮痍的荒山野岭相继变成了良田、林地。村里大面积改造了自来水管,铺设硬化了道路,对村北大坝进行了除险加固。为丰富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里建设了3处健身广场。夏天,该村周边每个汪塘都有专人值守,防汛防溺水工作一丝不苟。秋冬季节,秸秆禁烧、用煤取暖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造成中毒等人身伤害,村里通过广播和墙绘等方式,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不留死角。村民普遍下载安装了“反诈骗APP”、电子营业执照,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可靠保障。婚丧嫁娶、打墙盖屋这些百姓的大事小情,党员干部都会如约而至,跑前忙后。近年来,该村还创建了道德讲堂,深挖乡情民史,传播先进文化、倡树文明乡风,枣庄市台儿庄区曾慕名组团前来考察,对东流村创新宣传载体,加强乡村文明建设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较早成立的村级种植和养殖合作社,促进了村民发家致富。目前全村共有1088户、3050口人,黄烟种植面积达800亩,村集体收入连年大幅增长,2021年达110多万元。
83年过去,当年的战火已经难寻踪迹。这个不大的山村先后有56名热血男儿参军入伍,保家卫国,在不同的战场上续写了祖传的辉煌和荣耀。东流村正以翻天覆地的变化告慰先辈:今天的东流如你所愿,政通人和、前程似锦。
作者:费县财政局选调生、东流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夏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