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闹的活动振奋精神,以期在新春里奋发有为,元宵节是古人留给现代人为数不多可以“闹”着过的节日。
2月12日的临沂城,条条金龙翻腾起舞,只只雄狮威武生猛,第二十五届临沂民间秧歌会在春风锣鼓中“闹”出了沂蒙精气神。
上午9时许,6辆满载喜庆和祝福的花车组成巡游队伍,从北京东路缓缓驶向沂河大桥。
桥两侧,红旗猎猎作响。澎湃的沂河水,在桥下以宽达800多米的水面欢腾而过。富含蒙山沂水元素的花车队伍,带着热闹鼎沸行进到双向10车道的桥上。铿锵的锣鼓与震天的呐喊声,仿佛再次向北京路沂河桥创下“顶升长度最长桥梁”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建设者们致敬。
沂河之上,一道道飞架的桥梁,既是贯通城市的动脉,也记录下这座城的现代化变迁轨迹。
如果视野沿着耸入天际的临沂电视塔抬升,从空中跟随巡游队伍俯瞰,所途经的五洲湖广场,神似点睛的“鱼眼”。在被临沂人称为南坊的新城,在未大面积开发前不曾有一栋高楼。仅十来年时光,这里高楼林立。规划者们还巧妙利用地形,以祊河北岸为鱼背,沂河右岸为鱼腹,柳青河似微动的鱼嘴,用三河交汇绘成一幅鱼形地图。
巡游队伍经过五洲湖广场时,多支在此展演的秧歌代表队热情开演。舞狮、舞龙、跑竹马、划旱船、踩高跷、敲腰鼓……欢庆的声浪遥相呼应,久久回荡在广场上空。
五洲湖广场上,多支在此展演的秧歌代表队热情开演。(图源:小芒航拍)
一路欢歌一路振奋。巡游队伍向西行至沂蒙路口,6辆花车分为两批,分别沿沂蒙路、至通达路南下。
对临沂人而言,这两条道路是丈量发展的标尺。作为临沂城核心道路之一,沂蒙路南北贯穿主城区,串起火车站、人民广场,九州商厦、沂蒙大楼、IFC国际金融中心等建筑,就像一颗颗硕果分布在道路两侧。
并列而行的通达路,在老临沂人眼里,那是一条起跑线。上世纪80年代,通达路以西是郊区。临沂商城正是在通达路西侧的杨树林里从无到有,发展壮大至拥有百余个专业批发、汇集600多万种商品的商城。每天,这里有千余种新款产品上市、30万人洽谈生意,3000多条公路专线通达全国港口和口岸。一条路,通达全城,也在车来货往间让临沂通达全球。
上午10时许,巡游队伍与展演队伍在位于老城区的人民广场汇聚。这里聚满欢腾的人群,17支秧歌代表队与现场观众热烈互动,一浪高过一浪的叫好声,填满了占地面积达300多亩的广场。
巡游队伍与展演队伍在人民广场汇聚。(图源:蒙山侠客)
临沂人民广场以“蒙山沂水,文韬武略”为精髓建设,充分展现了“蒙山沂水”的自然特色和“文韬武略”的历史文化特点。广场西侧,九根巍峨矗立的浮雕风情柱,陈述着临沂漫长历史。广场中心高耸的“山高水长”市标,以山和折射在水中的倒影表现“蒙山沂水”形象,挺拔的直线、摆动的曲线分别兼具沂蒙山的阳刚之气和沂河水的温柔之美。广场东侧十座端庄凝重的历史名人石雕,思忆着临沂的过去,感受着临沂的当前,展望着临沂的未来。
春风锣鼓闹元宵。当全城瞩目的人民广场汇聚起热闹的海洋,一年之计在于春、始于行的种子,早已在沂蒙大地迎着春光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