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黄孟娜 李梅 临沂报道
很多人对鸡蛋、鹅蛋、鸵鸟蛋等蛋类的认知就是食物,但临沂市兰山区蛋雕手艺人冯建,却将这些普通不起眼的蛋壳变成了精妙的艺术品。铅笔画样后,冯建左手握脆弱的蛋壳,右手执坚硬的刻刀,雕雕刻刻,脆弱与坚硬相互摩擦之间,一朵惟妙惟肖的荷花就在鸡蛋壳上盛放开来。29年来冯建以刀代笔,将世间万物浓缩于薄如蝉翼的蛋壳之上。
几枚纪念章 点化蛋雕路
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也许你会忘记你种下的某种东西,一种经历、观念,与某人的关系或一种哲学、一项传统。然后,突然间它开花了,这样的花能穿破墙壁。”而冯建的这种东西,可能就是爷爷送给他的几枚纪念章,引领他一步步走上蛋雕之路。
冯建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当时觉着纪念章挺有意思,正好学校旁边有个古玩街,没事的时候就逛,研究铜钱等。铜钱上篆刻的行书隶书,让冯建对书法篆刻产生浓厚兴趣,没事他就拿个刀片雕雕刻刻。1993年的一天,冯建突发奇想,自学过画画的他拿来鸡蛋,用刻刀在上边画起画来。这就是冯建蛋雕的开始。
蛋雕是一门集美术、书法、雕刻等多项技法于一体的艺术,制作过程是很讲究的。首先,要挑选一枚颜色、大小合适的鸡蛋,洗净后在底部画一个小圆圈,然后用雕刻刀一点点将圆圈内的蛋壳剔除掉,再把鸡蛋内膜划破,用针管将空气打进鸡蛋内逼出蛋液,待蛋液全部逼出后,接着用针管抽水进行清洗、消毒,等阴干后在蛋壳表面描画,最后用雕刻刀按照画好的图案进行细致的雕刻,这样,一个完整精美的蛋雕才完成。
刻刀落下没有捷径可走,看似简单的蛋雕手法,落在蛋壳上,再轻巧、细致的刻画也能化为千金之重。刚开始,没什么像样的工具,技术要领掌握不到位,不知道雕坏了多少蛋壳。但冯建经年累月地握着刻刀,眼睛专注于一处,从失败中一次次积累经验、锻造技艺,雕刻功底日渐深厚。
选择蛋雕 终其一生
很长一段时间,冯建都是一个人琢磨,但闭门造车,终究是有局限的,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广大的世界。2016年是冯建走出去的开始,他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方式了解蛋雕的世界,也参加一些展会,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作品的内涵、题材,蛋壳的材质了解地越来越深,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那个时期,是作品高产期。”冯建说,他将之前多年积累的经验、想法,与新见识、新理念碰撞,在相互拉扯博弈中,摒弃以往单纯模仿的做法,尝试表达自我。每一个作品都是心血和灵感的产物,冯建的生活状态、兴趣偏好、个人体悟会反映在作品中。他用线条的缠绕,表现心乱如麻;在雕刻不顺利的时候产生雕刻苦瓜的灵感;禅悟道、福寿喜是作品中的元素;紧跟时代,创作弘扬主旋律、鼓舞大众心的作品。冯建说整个制作过程中构思是比较难的,尝试了很多题材类型之后,如何玩出新意是个问题。所以他不断看书、画素描,加强技艺学习,修炼绘画功底。
“全神贯注,心无杂念。”冯建的家里,有一间专门做蛋雕的房间,傍晚的时候,他常常一个人在独属于他的天地里任思绪天马行空,房间里只剩刻刀与蛋壳摩擦的声音和自己呼吸心跳声。构思、画稿、雕刻,一气呵成,手磨破了都不知道。这个过程中,一种酣畅淋漓地快感从心底升腾。
冯建曾在朋友圈发了张蛋雕的图片,配的文字为:择一事,终一生。“我的兴趣非常广泛,比如古玩、绘画、摄影,但蛋雕是唯一坚持到现在的爱好。”冯建用近30年的坚守,诠释了“热爱”二字。
雕琢匠心 传承文化
“用最简单的工具、材料,创造出精美的蛋雕艺术作品。”冯建认为这是蛋雕的魅力所在。蛋雕作品不仅可以供爱好者自己欣赏,同样也是馈赠佳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他通过赠送好友、参加展览等方式,让蛋雕艺术被更多的人看见,这样蛋雕技艺才能好好传承下去。
“技术层面的东西可以通过短期刻意练习获得,但艺术层面的东西需要长期修养,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功底和悟性,作品会受很大限制。”冯建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受材质影响,蛋雕对一个人的耐性、持久力等要求比较严格,就算短时间内能做出简单的作品,但长期创作、创意和创新是困难的,没有足够的热爱很难做久、做细、做精。之前也有人跟他学习过,但最终不了了之,“有些事情是强求不来的。”冯建补充说。
尽管如此,冯建对有意学习蛋雕的人还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他希望大家通过交流,把核心的东西摆出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精益求精,这样才能突破壁垒、活跃思维、共同进步。冯建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目前,正在寻找同道合的有缘人,一起将蛋雕技艺发扬光大,他笃定:总有后来人。
蛋雕,雕的是蛋壳,啄的是匠心,传承的是文化。冯建从浮雕、镂雕、浮雕加镂空到镂空着色等,敢于突破;小到鹌鹑蛋、鸡蛋、鸭蛋,大到鹅蛋、鸸鹋蛋、鸵鸟蛋,勇于尝试。他的技、艺、道在时间的历练、打磨、沉淀中,一点点进阶,最后完成质的转变。他用宽厚的大手,托举起脆弱的蛋壳,托举起精美的艺术,也托举起蛋雕技艺传承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