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关工委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
汇聚平凡的力量 让爱永不缺席
“越帮助别人,自己就觉得越开心快乐。”这是平邑县关工委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在市团召开解决“硬骨头”讨论会上,很多志愿者的心声。在外人看来,帮扶一个孩子,而且要持续帮扶20年,是一个很难以想象的长期过程。但是,志愿者们不这样认为,从最初的摸排走访,到确定对接帮扶,再到啃掉难啃的“硬骨头”,志愿者们一步一个脚印,帮出了孤困儿童的新面貌。
平邑县关工委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成立不久,刘璐就加入并担任柏林团团长。那时候柏林只有两名志愿者,很多孩子都还没有摸排完,为了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她积极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不厌其烦地跑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为他们讲解服务团的服务宗旨和工作方式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的时间,就有30多人加入到服务团当中。为了不漏掉一个孩子,她放弃了休息时间,积极协调对接镇妇联、民政等部门,将柏林镇58个村庄全部走访了一遍,并为摸排的孩子全部建档。
2019年,刘璐和志愿者去柏林镇三关庙村走访的时候,发现了孤困儿童李想,那是黑黑胖胖的小男孩,母亲是云南人,孩子8个月时离家出走,父亲在母亲走后精神受到打击,一病不起,在李想五岁时就去世了,从此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受家庭原因影响,孩子自小形成了自卑胆小的性格。
当时正值服务团组织的第二届手牵手圆梦行动夏令营开营,刘璐就想让李想参加,听到这个消息的孩子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一下哭了起来。原来他以为夏令营要交钱,他不想给爷爷奶奶添负担。看到懂事听话的孩子,刘璐抱着孩子哭了,她心里对自己说,一定好好帮助这个孩子,让他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在爱的阳光里健康快乐成长。
从那以后,刘璐隔两天就和李想联系,周末就去看他。考虑孩子很少出门,与社会接触少,假期里就带他逛公园、超市和看电影等。在她的努力下,现在的李想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优秀,每隔几天就给她打电话,在他的眼里刘璐就是他的“妈妈”。
自平邑县关工委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成立以来,志愿者们带着满满的爱,赶往各个孩子家里。给孩子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几个月不见,孩子们又长高啦,也长胖啦,变得开朗活泼起来,这温暖的爱和细节传递到了每一个孩子心中,爱与快乐在每个人的心中流淌着。
但帮扶路上,总有意想不到的难题出现在志愿者面前。
11岁的小乐,性格开朗阳光,学习积极向上,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天有不测风云,父母亲相继去世后,相依为命的奶奶因年迈多病,也离他而去。无奈之下,小乐只能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今天去叔叔家睡一觉,明天去姑姑家吃一餐。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小乐发现自己的皮肤会一点点掉。志愿者对接帮扶小乐后,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之后发现是真菌感染。身心双重打击让原本乐观的小乐不再展露笑颜,也非常孤独,总是远离人群,默默地自己玩耍。看到孩子的变化,志愿者也很心疼,四处打听治疗的偏方,但是收效甚微。“既然对接了,我们就帮到底,我们下一步准备带孩子到大医院去检查治疗,给孩子以生活的希望。”志愿者蒋永坚定地说。
还有一个孩子小华是柏林镇贾庄村人,母亲也是云南人,离家出走后,父亲因此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因发病时伤人,被强制在临沂市精神病医院隔离治疗。受此打击,孩子的奶奶精神失常,爷爷于2020年11月去世。
孩子爷爷患病后,志愿者就三天两头的往小华家跑,照顾只有8岁正在上学的他的日常生活。刚开始孩子的奶奶对志愿者充满敌意,不让他们进家门,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现在这位精神不正常的老人,见到志愿者就老远迎上来,把志愿者往家里拉。孩子爷爷去世前,把村里的干部和近亲属都让人叫到身边,郑重地宣布他去世后孩子交给服务团志愿者照顾。
“在我最初接触到志愿服务这一领域时,我便被其所带给我的价值和意义所改变。”回想起最初加入到服务团的初心,平邑县关工委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团长杨东感慨到,原来在这个社会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依靠父母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在我们看不到的社会角落里,有很多孩子正在坚强的生存着。也正是加入服务团,让杨东体会到了用真心帮助他人是非常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是一个又一个的志愿者将生活的希望送到了这些顽强生存的孩子们心中,更让他觉得,无私付出有着如此珍贵的价值。
临报融媒记者 李萍 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