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常山村素以其丰厚的红色底蕴而著称,被称为 “中华红色堡垒第一村”。 为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充分发挥支部内成员生源地的红色资源,讲好广大青年身边的中国故事,体悟广大青年身边的中国精神,传播身边的红色文化,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赴山东实践队来到了沂蒙红嫂家乡旅游区。在常山古村,游览了古村风貌,参观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观看沉浸式小院演出,对沂蒙精神等精神谱系进行了详细而又深入的学习。
实践活动团队首先参观了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常山古村,斑驳的石墙、院内的古井、百年的老树、墙上的标语,这些都是无数沂蒙子弟兵和平民百姓的革命写照。
实践活动团队还参观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深入了解发生在沂蒙大地上的红色故事。在这里,有年仅22岁带着刚刚满月的幼子上刑场的陈若克;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有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有用门板搭“人桥”掩护子弟兵过河的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使同学们为革命先烈忠诚信仰、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所震撼,为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为老区军民鱼水情深、同舟共济的血肉联系所赞叹。讲解员生动且饱含情感的讲解,让浙大学子深切体会到了抗战年代沂蒙人民的艰苦奋斗与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场队员无不动容。
实践活动团队还观看了《妇教会》《识字班》等经典的“沉浸式表演”,通过沂蒙老乡的演员们地道的方言、真挚的表演,值得学习与铭记的历史片段被再次重现,加深了浙大学子对沂蒙精神内核的理解。
参观的最后,实践活动团队现场进行了集体学习。通过学习,浙大学子既加深了对“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的理解,又更加明白了沂蒙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
参观结束后,浙大学子对沂蒙精神及中国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今天参观了沂蒙红嫂纪念馆,感受到了在红嫂身上支持革命、奉献革命、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浙大实践活动队成员纷纷表示,要传承以红嫂为代表的的革命先辈的初心,坚定不移跟党走,牢记使命,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的伟大梦想中,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王尚宇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