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新闻网讯 7月11日,正式入伏,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连续第九年三伏长达40天。近日,临沂市气温不断攀升,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面临持续的高温“炙烤”模式,要是出现出汗、头晕、恶心等症状,很可能是中暑了。如果出现体温持续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可能是热射病的表现。作为高温杀手,热射病是一种什么病?为何会致命?如何判断和防治?看看专家有何建议。
案例:
市人民医院收治今年首例热射病患者
前不久,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热射病患者,也是该院今年首例。这名患者在高热环境下工作了多个小时,随后中暑,全身肌肉痉挛、昏迷、意识不清,工友赶忙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其送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
据市人民医院北城院区急诊内科门诊主任赵士启介绍,该患者入院时全身肌肉痉挛、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经检查诊断为热射病,生命垂危。随后,该患者被转入急诊重症监护室接受进一步抢救治疗,目前病情已经平稳。
提醒:
什么是热射病?头晕乏力是前兆
“热射病其实是中暑的一种。”赵士启介绍,临床上按疾病轻重程度,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3种。热痉挛症状包括大量出汗、头晕乏力、四肢痉挛等;热衰竭病人会出现头疼头晕、血压下降、低热、精神萎靡等情况;热射病患者则表现为高热39℃以上、抽搐、干燥无汗、深度昏迷,持续高热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
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体能训练的年轻人易中暑。近年来,从事户外工作、高温作业的人是热射病的重点预防群体。重体力劳动者,例如建筑工人以及环卫工人等,他们长时间处于强烈日光下,进水少,出汗多,最易出现神志恍惚等不适症状。对于这部分人群要尽量减少在太阳底下暴晒,尤其要避开中午12时到14时这个时间段,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淡盐水最佳)补充体液。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千万不要硬扛,尽快到阴凉处,降低体温,并尽早去医院。
随着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公众防范意识增强,近年来,医院接诊热射病人数不断减少,但仍需警惕极端高温条件下热射病患者增多,以及普通中暑患者因处理不当而发展成热射病病人的情况。
专家答疑:
“全副武装”防晒,真的好吗?
入夏以来,颜色各异、品牌不同的防晒衣成为广大市民抵抗紫外线的“神器”,大家把全身上下包裹得严严实实。市民张女士表示,她每天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如果不穿防晒衣,很容易被晒伤。
赵士启介绍,穿着全身包裹的防护衣,反而更容易中暑。因为夏天出汗多,又很容易渗入到皮肤里,出汗也不容易干,在室外待久了,很容易出现中暑症状。所以,防晒性能和透气性是大家选择防晒衣的重点,建议在夏季尽量穿透气性好、棉质、宽松的衣服。
市皮肤病医院轻医美中心主任赵娜认为,夏季的紫外线很强,皮肤暴露在阳光下,容易老化变黑,引起表皮坏死和色素沉着。很多人认为只有太阳出来了才需要防晒,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90%的紫外线能穿透云层。
一般人在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站在阳光下面暴晒,15分钟后皮肤就会开始出现红斑。日光中的紫外线还会增加皮肤癌的患病几率,甚至导致角膜炎、视网膜炎等。所以,无论从爱美的角度,还是从健康的角度,都有必要做好防晒保护。
入伏后,如何预防中暑?
近期天气炎热,广大市民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市妇幼保健院大学院区急诊科主任任国瑞表示,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病人经过现场救护可以恢复正常,所以遇到中暑不要过于慌张。
发生中暑时应先将患者扶到阴凉通风处躺下,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患者呼吸和散热;同时补充身体所需水分,最好是淡盐水;用湿毛巾、冰袋、冰块、风扇帮助患者降温;把患者脚部抬高,有助于静脉回流,缓解休克状态;普通中暑可通过刮痧、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来缓解,若情况严重,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任国瑞建议,高温天气下要多喝水,减少高脂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品摄入,如蛋类、奶、蔬菜和水果等;多饮淡盐水,或者含糖、电解质丰富的饮用水,如饮料、绿豆汤等;备好常规防暑用的凉茶、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以便工作时服用;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工作;发现有头晕、乏力、恶心等中暑先兆时,马上停止工作,脱离工作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低温环境休息,除去身上衣物,补充淡盐水、含糖及电解质丰富的饮用水。
临报融媒记者 孔令华 通讯员 王小彤 刘海清 刘慧